首頁 小故事 百家姓 正文

俞氏

俞氏

分佈地區

河東郡:秦置河東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轄晉西南地區。東晉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濟蒲州鎮,按即劉裕滅後秦時)。隋唐為蒲州河東郡。隋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明並河東縣入蒲州。河內郡: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以南、以西為河外,這是晉國人的觀點。楚漢之際置河內郡,轄今豫北的西部,治所在懷縣(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晉移治野王(今沁陽)。隋於野王為河內縣。隋唐河內郡即懷州。元懷慶路。明清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為沁陽。河間郡:漢有河間郡(或河間國),治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北魏時置郡,移治今河北省河間,現在獻縣。隋唐時為瀛州河間郡。北宋後期升河間府,治河間(今河間)。元為河間路。明清為河間府。據《周禮疏》記載:黃帝臣有俞柑,當為俞姓之始。望出河間。江陵郡:漢代設置江陵縣,為南郡治所。南朝齊改置江陵郡,轄境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東一帶。937年,南唐以金陵府為江寧府。北宋與清亦為江寧府。江寧又為縣名,或在城區,或在郊區。清與上元縣同為江蘇省城。民國廢府及上元,以江寧縣為省會。國民黨政府建都南京,又移江寧於市郊。

歷史來源

「俞」源出

俞(Yú)姓源出有四:1、出自黃帝臣跗之後,以物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和《史記》等所載,黃帝時有名醫跗,其醫術高超,精於脈經,古“俞”字與“腧”字相通,又腧為“脈之所注”,俞又同痊癒之愈同音,故稱俞跗,其後人為光大先人醫術,即以物事為姓,稱為俞氏。2、出自春秋時鄭國、楚國公族有俞氏。據《路史》所,春秋時鄭國公族有??堵俞彌。3、出自他族改姓:① 清滿洲人姓,出瀋陽、遼陽、章羅等地,又清滿洲八旗姓尼瑪哈後有改俞姓者。② 今彝、土家、回、朝鮮等民族均有俞姓。4、出自商朝俞族。

得姓始祖:俞跗。

傳說中中國的杏林之祖。他曾跟神農嘗百草,熟知各種藥草性能,他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滌五臟”的現代外科技術,被視為神醫。一次黃帝少子禺陽病入膏肓,黃帝請他去治療,但等他趕去時,禺陽已氣若遊絲。黃帝十分疼愛此子,禁不住悲從中來,跗即剖開禺陽之腹,將其內臟清洗乾淨,使禺陽起死回生。事後有人問他:“快死的人了,你剖開他肚子,萬一救不活豈不是要承擔罪責?”他說:“當醫生的首要條件,就是忘掉自己,只有忘掉自己,才能把心放在患者身上。”由於他醫術高超,不管多麼嚴重的病,他都能使其痊癒,所以人們都叫他愈跗,俞愈同音,後來又稱俞跗,其後遵從民意,即以俞為姓,奉俞跗為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俞姓得姓很早,可以遠遠地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黃帝時代,后又有春秋時鄭國、楚國公族加入俞姓。即便如此,隋唐以前見諸史冊之俞姓人仍寥寥無幾。唐代武則天時,荊州江陵(今湖北省潛江市一帶)人俞文俊稱新豐之地無端冒出一座山來,是因武則天“女主居陽位”之故。此言激怒了武則天,於是就把他流放到當時尚屬荒僻之地的嶺南。俞姓的後裔也就由此到達了我國南方的廣東和廣西一帶。因此,我國南方的俞姓人氏,應該有很多都是這位俞文俊的後裔。根據《郡望百家姓》及《姓氏考略》等所載,俞姓地望分佈有四,這些資料表明,在隋唐之際或隋唐以前,俞姓曾長期生活在今山西、河南、河北、湖北等省,並人丁興旺,族大人眾。進入宋代以後,俞姓突然光芒四射,入載《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者僅宋代就有四十四人,除三位查無籍貫外,其餘均為今浙江、安徽、福建、江蘇、江西人,其後之俞姓名人也以上述之地分佈為眾。明初,俞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河北、天津等地。明清之際,俞姓仍以華東之地為眾,但散居之地漸多。如今,俞姓在全國分佈甚廣,尤以安徽、浙江、江蘇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俞姓約佔全國漢族俞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俞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二。

堂號

俞姓主要堂號有:“流水堂”、“江陵堂”、“高山堂”、“春在堂”、“正氣堂”、“思本堂”等。

家族名人

俞樾:浙江省德清人,清代著名學者。道光年間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罷職后,一意治經,主講杭州詁精經舍三十一年。著述甚豐,有《群經平議》、《諸子平議》、《古書疑義舉例》、《春在堂隨筆》、《茶香室叢鈔》、《賓萌集》、《春在堂詩編》等。為一代宗師,聲名遠極日本。

俞庭椿:撫州臨川(今屬江西省)人,宋代官吏、學者。孝宗年間進士,仕至新淦令。師事陸九淵,博通經術。有《周禮復古篇》、《北轅錄》。

俞安期:蘇州府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代詩人,字公臨,后改字慕長。嘗以長律一百五十韻投王士貞,士貞為之延譽,名由是改。有《唐類函》、《類苑瓊英》、《詩雋類函》等。

俞正聲: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男,漢族,1945年4月生,浙江紹興人,1964年11月入黨,1963年8月參加工作,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導彈工程系彈道式導彈自動控制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工程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