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走路的腳步聲透露他的內心
翻閱西山靈山的仙佛表。我們發現,佛家的喜神代表是八菩薩之一的觀世音菩薩。十八羅漢之二的喜慶羅漢和布袋羅漢。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送喜的傳說由來,我們已經在前文講過,現在着重說一說喜慶羅漢和布袋羅漢。
喜慶羅漢,原本是古印度的一個富家令郎。他對佛陀說法很傾心,一心修行,且對“喜慶”很有看法。有人問他什麼叫做喜,他註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應快樂之喜。他在演說及爭執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
布袋羅漢,原本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阻止行人被蛇咬死,且捉了蛇之後,他並不殺生,而是拔去蛇的毒牙,放生深山。以是。他最終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更要害的是,布袋羅漢總是一副歡喜如意、其喜洋洋的樣子。異常受人喜歡。
不外,人們一樣平常並不但獨供送上述二位羅漢求喜,而是在廟宇里一起供奉十八羅漢,求取保佑,祈求平安。
為什麼說布袋僧人就是歡喜佛?
險些所有的寺院里都有一座笑眯眯、胖乎乎的彌勒佛雕像。他看上去無憂無慮。惹人歡喜,使人的煩惱不翼而飛。這就是人們憑證布袋僧人的形象所塑造的笑口彌勒佛的塑像。
布袋僧人。明州奉化人,號長汀子,世傳他是彌勒菩薩的應化身,身體胖。眉皺而腹大,出語無定。隨處寢卧。他隨身帶一布袋,見物就乞。別人供養的器械一切放進布袋,卻從來沒有人見他把器械倒出來。
衛生間電燈泡數量的風水講究
布袋僧人應化事迹不勝枚舉,此處略說一二。
有人問僧人有法號否?布袋僧人以偈答: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打開遍十方,八時觀自在。”曾有一位居士恭請布袋僧人再留齋宿,以盡學生尊重之意。翌日一早,僧人回信一偈於居士之門上,雲:“吾有一軀佛,眾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塊土壤,無一點彩色。工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凈常皎潔。雖然是一軀,兼顧千百億。”
梁貞明三年(916年),布袋僧人於奉化岳林寺東廡下石凳上,留下一偈:“彌勒真彌勒,兼顧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安然而化。由此眾人認定布袋僧人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往後之後,人們才把彌勒菩薩的塑像雕成和善慈祥、滿面笑容、豁達漂亮、坦胸露腹的慈祥形象。久而久之。彌勒佛也成了笑佛、歡喜佛。
彌勒佛與喜事有什麼關係?
首先,彌勒佛代表的是歡喜竅門。世間苦多樂少,愁多喜少,然則人心不能一日無喜神。若是日日能喜樂其心,就能養生,則也恰合了民諺所說的“笑一笑,十幼年;愁一愁。白了頭”。
其次,彌勒佛有大肚,所謂量大的人福大。有此器量就能恬淡虛無,無所住滯,難容能容。以是,彌勒佛有詩云:啟齒便笑,笑古今,凡事一笑置之;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
最主要的是,彌勒佛常年面帶笑容,給人親熱、和善和寬容的感受,且他“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形象更靠近於喜神,會讓人們心情愉快、祥瑞如意。
試想,有了彌勒佛這樣寬闊的胸懷和樂觀的態度,誰不能化解煩惱,獲得轉機,招來好運和喜事呢?
茶几擺放風水 客廳茶几風水有哪些擺放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