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中戀人間交往的十大禁忌
霜降節氣在陽曆10月23日或24日。這時黃河流域一樣平常泛早先霜,大部門區域多忙於播種一^麥等作物。民諺有“霜降殺百草”這一說法。霜降事後,天氣轉寒,萬物失去生氣,最先準備秋收。
忌霜降前下霜
民諺有“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穀打滿倉”的說法。
忌霜降日無霜
霜降日無霜,否則來年就會鬧飢荒。雲南民諺有:“霜降無霜,碓頭沒糠。”
商鋪開張時如何選擇吉時?
忌霜降日用牛犁田
彝族還忌霜降日用牛犁田,否則,會導致草木很快枯黃。
壯族霜降節
壯族霜降節以大新縣下雷鎮最具特色,其泉源與下雷土司傳說和慶豐收有關。相傳土司第十四世許文英,其妻岑玉音為湖潤土司的女兒,曾和其夫於清末一道騎牛到閩越沿海抗倭。由於岑玉音是騎着牛去接觸的,以是被稱為“婭莫”,“婭”是壯語里對暮年婦女的稱謂,“莫”即黃牛。岑玉音抗侵略凱旋之日正值霜降節,為紀念許文英及岑玉音,下雷人民建起玉音廟(廟婭莫),逢霜降日民眾扛着玉音的畫像舉行游神流動。
關於岑玉音的事迹有兩種差其餘傳說,一說壯族婦女岑玉音箭術高明,勇敢過人,曾帶兵去廣東、福建沿海一帶抗擊倭寇。她用兵武斷,臆則屢中,多次打敗入侵的倭寇,獲得天子的封賞,最後她解甲回鄉,直到去世。人們因她曾在霜降這一天大北倭寇,以是在這一天舉行祭祀以示紀念,逐漸形成為霜降節。另一說是她和丈夫一起,為守護壯族人民的安寧及財富,率兵抵禦入侵之敵,於霜降之日大獲全勝,故當地國民慶祝三天,定為節日。每逢霜降的前一天,各地壯胞都到下雷周圍各村寨借宿,越日早晨到玉音廟舉行拜祭。聽說清代時,當地州官也要備辦供品前來加入祭祀。群眾祭祀完后歸來,就近演出舞獅、演唱壯劇、民歌等流動,歡度眷念民族英雄的節日;節慶由此而來,已有幾百年歷史。
民間習俗中關於滿族人的喜神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