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励志故事 正文

1+1=4的財富人生

八倍的辛勞

1+1=4的財富人生

時間:2013-06-21 作者:admin 編輯:小故事

  20世紀50年月,一位名叫桑迪的美國窮小子在紐約田野的傑斐遜港鎮上,與一位叫瓊的女人結了婚。娶親后,他們的所有財富只是妻子的3500美元陪嫁。一段時間內,他的薪水甚至無法同時支付牛奶費和購置嬰兒尿布。厥後,妻子把陪嫁錢拿出來,讓他在鎮上開一家生牛屠宰作坊,專賣牛肉。
  小鎮上尚有一家牛排餐廳,那裡的生意異常好,天天都能為桑迪的牛肉作坊銷掉不少牛肉,再加上外地的訂貨,桑迪逐漸有了一些多餘的錢。然則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牛排餐廳由於內部治理和謀划計謀上泛起問題,生意越做越差,餐廳老闆不想再謀划面臨倒閉的餐廳了,他希望有人能夠買走餐廳。由於餐廳的生意欠好,沒有人願意出價盤下這個燙手的山芋。
  發愁的人着實還不止餐廳老闆,由於餐廳的生意下降在無形當中也削減了桑迪的牛排銷售量。最後,桑迪經由仔細思量后做出了一個很驚人的決議:買下那家餐廳!
  他的妻子不解地說:“你瘋了嗎?買下那家即將倒閉的餐廳?它能為你帶來利益嗎?”
  “能!而且買下它以後,我們所擁有的價值就不是 1+1=2了!”桑迪用確定的口吻說。
  “真是荒唐!1+1豈非會即是 3?”他的妻子說。
  “確實不是即是3,而應該是即是 4!”桑迪回覆。
  幾天以後,桑迪在妻子的擔憂中用他們的所有蓄積——5000美元買下了那家餐廳。他對餐廳的謀划做了一系列勇敢而富有創新的改造,而且還約請了最好的廚師來做牛排,逐漸地,餐廳的生意最先好轉。餐廳的生意好了,牛排的銷售量自然就增添了。一年之後,桑迪成了全鎮屈指可數的富人。這時,桑迪對他的妻子說出了“1+1=4”的邏輯:原有的一家作坊加上一家餐廳,外面上看是“1+1=2”,然則我們謀划餐廳在牛排的原質料上省去了一筆開支,節約下的成本現實上就是一種利潤,這就使1+1即是3了。至於牛排賣給自己的餐廳,外面上看是收不到錢,但卻是一個異常牢固的銷售點,再也不需要為若何才氣保住這個銷售點而費腦子了,而這省下來的精神,又可以用在開拓另外的牛排市場和餐廳的謀劃上,這又是一種無形卻又十分偉大的財富,這樣一來,1+1就成為了4!
  經由幾年的闤闠打拚之後,桑迪在不停的生長中發現自己對諸云云類的資源運作稀奇有先天,於是在1960年毅然賣掉了他的屠宰作坊和牛排餐廳,到紐約確立了一家西爾森證券經紀公司,在隨後的數十年裡,用“1+1=4”的理念運作了一連串併購和整合,而他所擁有的商業信貸公司在1992年更名為旅行者團體。1996年,依附213億美元的年收益和23億美元利潤,旅行者團體躋身“財富500大”前40強。1998年他又與花旗銀行合併確立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團體,桑迪一人統領這家旗下有27萬名員工的大企業。
  沒錯,他就是延續多年被紐約證券生意所評為“最佳 CEO”而且素有“資源之王”稱謂的桑迪·威爾。美國《財富》雜誌曾為他寫了一篇《不能多得的治理者》的文章,內里有一句話是對桑迪·威爾最巧妙而形象的歸納綜合:“1+1=4的財富人生!”


    一枚硬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