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有哪些?及其特點

2016年斯威士蘭獨立日是幾月幾日

  雲南是我國民族最多的,其中,雲南少數民族佔大多數,而且,雲南尚有我國特有的少數民族漫衍其中,由此看來,雲南省的民族數目多不是沒有理由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領會在雲南才特有的少數民族,看看這些民族到底都是哪些,會不會有你領會的?

雲南少數民族

  基諾族
  基諾族有1.8萬餘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部的基諾山和景洪、勐海等地。基諾屬本民族自稱謂,基為娘舅之意,諾為後邊、後面、後裔,譯意為娘舅的後裔或尊重娘舅的意思。在華文獻中紀錄為“枚樂”或“枚樂人”。基諾族是當地古老的住民,他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並有悠久的種茶史。基諾人善射獵、圍獵。基諾山是著名的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並盛產香蕉、木瓜等亞熱帶水果。
  基諾人的生涯習慣上還保留着一些古代的遺風,他們喜歡兩耳穿孔,孔內塞有木塞或小管,並以耳孔大為美。他們從小就學唱曲子,並能觸景生情,隨意填成詞,節日聚會,乘興高歌,生情起舞,特色鮮明。樂器以“七柯”為主,即七竹筒七個音階能奏多種曲調,“七柯”敲響,示意獵獲了野獸。

雲南少數民族

  阿昌族
  阿昌族有3.15萬多人(1998年統計數),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梁河、潞西和保山區域的龍陵等縣,史料中稱“峨昌”、“獲昌”,使用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習用華文和傣文。阿昌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善種水稻、草煙。手工業很蓬勃。工藝美術有刺繡、染織、鐫刻、銀器製作,鐫刻手藝到達很高的水平。他們打制的長刀遠銷雲南各地和緬甸,種種刀具手藝含量高、雅觀耐用、深得四周各民族的喜歡。
  阿昌族的舞蹈以象腳鼓舞和猴舞較為盛行。“對歌”是青年男女在勞動之餘最喜歡的流動。阿昌族的婦女一樣平常上穿長袖對襟衣,下穿裙子,用青布包頭;未婚婦女穿長褲,上身為淺色對襟衣,盤辮。

2016年9月2日膠南拉網節等你來!

雲南少數民族

  獨龍族
  獨龍族是雲南獨佔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在《大元一統志》中被稱為“撬”。明清稱為“休”或“曲”。1998年底人口有5700餘人,主要生涯在雲南西北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獨龍江河谷及怒江兩岸,獨龍語屬漢藏語系緬語族,與貢山怒語基真相通。
  獨龍人狩獵多在冬春早季,獵具有弩弓、竹籤和扣索。獵獲的功效,都以原始的遺風見者有份。他們還將獸頭骨掛於門前作為擅獵的符號。“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是獨龍族的傳統美德。

雲南少數民族

  怒族
  怒族主要棲身在雲南怒江區域,人口有2.68萬多人。早期由棲身在福貢、貢山的土著與唐代“廬鹿蠻”的一部門生長而來。怒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支。多數使用華文。民間文學厚實,詩歌多為即興編唱,有粘稠的生涯氣息和民族特點。
  怒族主要棲身於竹篾房、木板房中。屋子大多分建兩層於斜坡上,人住樓上,牲畜關養樓下。每幢屋子一樣平常分為兩間,外間待客,內間是卧室,謝絕外客入內。村寨大多以十餘戶或數十戶組成。各村寨的崇敬以圖騰動物作為標誌。

你可能也喜歡:
清點:令人流連忘返的雲南四大古鎮
清點雲南少數民族有若干個?
猜猜看:雲南十八怪劃分是什麼?
雲南歷史文假名人有哪些

2016年9月2日是越南的什麼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