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哲理故事 正文

學會從失去中獲得

轉念之間

學會從失去中獲得

時間:2015-05-05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唐代偉大文學家柳宗元在《蝜蝂傳》中說有一種善於背器械的小蟲蝜蝂,行走時遇到器械就拾起來背在背上,高昂着頭往前走。它的背發澀,堆放上去的器械掉不下來。效果它背上的器械越來越多,越來越重,一直止的貪心行為,最終導致它累倒在地。聽同夥講,一位遊客去三峽旅遊,站在船尾鑒賞兩岸的景緻時,不小心將手提包掉落江中,包中有不少珍貴物品,他立即不假思索地躍身投水撈包,雖然包抓得手中了,可是人再也沒有上來。這位遊客若是學會習慣失去,就不至於連性命也賠進去了。
  
  人赤條條地來到這個天下上,又赤手空拳地離去。人的一生不能能永遠地擁有什麼,一小我私人獲得生命后,先是童年,接着是青年、壯年、暮年。然而這一切又在不停地失去。在你獲得什麼的同時,你實在也是在失去。以是說人生獲得的自己就是一種失去。人生在世,有得有失,有盈有虧。
  
  有人說得好,你獲得了名人的聲譽或尊貴的權力,同時就失去了做通俗人的自由;你獲得了巨額財富,就失去了淡泊清貧的歡愉;你獲得了事業樂成的知足,同時就失去了眼前奮鬥的目的。我們每小我私人若是認真地思索一下自己的得與失,就會發現自己在獲得的歷程中也確實差異水平地履歷了失去。整小我私人生實在就是差異水平的得而復失的歷程。
  
  一個不明白什麼時刻該失去什麼的人,就是愚蠢可悲的人。誰違反這個歷程,誰也會像貪心的蝜蝂,累倒在地,再也爬不起來。
  
  以是說得和失是並存的,這是一對永遠也不能以脫離的親兄弟,要害是你若何掌握住時機,若何準確看待得和失這一辨證關係。讓自己在失去的同時,獲得比失去的還多的器械。
  
  居里夫人的一次"幸運失去"就是最好的說明。1883年,無邪絢麗的居里夫人中學結業后,因家境清貧,無錢去巴黎上大學,只好到一個鄉紳家中去當家庭西席。她與鄉紳的大兒子長西密爾相愛,

膽汁入水

在他們設計娶親時,卻遭到了男方怙恃的否決,這兩位老人深知居里夫人生性伶俐,人品正直,然則貧窮的女西席怎麼能與自己家庭的錢財和身份相匹配呢,父親惱羞成怒,母親尋死覓活,最後長西密爾只好屈從了怙恃的意願。
  
  失戀的痛苦折磨着居里夫人,她曾有過向紅塵告辭的念頭。居里夫人事實不是通俗的女人,她除了小我私人的愛戀,還愛科學和自己的親人。於是,她放下情緣,耐勞自學,並輔助當地貧困农民的孩子學習。幾年後,她又與長西密爾舉行了最後一次談話,長西密爾照樣那樣優柔寡斷,她終於斬斷了這根愛戀的繩索,去巴黎修業。這一次"幸運的失戀"就是一次失去。若是沒有這次失去,她的歷史將會是另一種寫法,天下上就會少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居里夫人的故事告訴我們,該放棄時一定要放棄,不放下手中的器械,又怎麼會騰脫手去拿另外的器械呢,天道小氣,造物主不會讓一小我私人把所有的好事都佔全。昔人不是說過嘛,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有所得必有所失。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獲得都是以失去為價值的。有人曾經採訪過一位樂成人士,問她樂成的秘決,這位人士的回覆很令人意外,她說她的樂成得益於"失去"。然後用其自身的履歷對此做了最生動詳細的詮釋:為了獲得事業樂成,她失去了許多:優裕無憂的生涯、恬靜的事情環境、數不清的沐日、甚至身體康健、生命平安……人生苦短,要想獲得更多,就一定會失去更多。
  
  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在一首詩中寫道:"一切都是暫時,一切都市消逝,讓失去的變為可愛。"以是,我們若是學會了習慣於失去,便往往能從失去中獲得。明白這個原理並施行的人就是得其精髓者,那麼他的人生則少有挫折,多有收穫。心靈一定從稚子走向成熱,從貪心走向博大。


    天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