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之事,不是求助於偶像,而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信息預測的科學方法,預測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關信息,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從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隻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託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為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因為說它是科學的。只能當它是一種文化。
目前,我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容易趨向神秘主義。上述狀況嚴重歪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華易學良性化發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周易》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研究的對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三才又各具陰陽,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剛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為純陽之卦,坤為純陰之卦,乾坤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陰陽的根本,孔子在《繫辭》中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蘊邪”。《易緯·乾鑿度》中說:“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經排序以《序卦》的次序為基礎,而以乾、坤兩卦為首。《繫辭》開篇即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文言》是專門論述乾坤之卦德的傳文,並將乾坤之德性引申發揮至人文道德範疇。說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兩卦,也是《周易》陰陽哲學的基礎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