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未時特別要注意養護小腸經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未時特別要注意養護小腸經

未時是小腸經當令,小腸是主吸收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華,然後把它分配給各個臟器。而此時也正是保養小腸的最佳時段。午餐最好在未時的13:00之前吃完,這樣才能在小腸精力最旺盛的時候把營養物質全部吸收進入人體。否則,就會造成浪費。午飯一定要吃好,飲食的營養價值要高、要精、要豐富。

未時小腸經

小腸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起於少澤穴,止於聽宮穴,左右各19穴。循行部位:手太陽小腸經起於小指尺側端(少澤穴),沿手背尺側至腕部外側(陽谷穴),沿前臂外側尺骨后緣上行,經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小海穴),沿上臂外側后緣,出於肩關節後面(肩貞穴),繞行於肩胛部上窩(肩中俞),交會於督脈之大椎穴,從大椎向前經足陽明經的缺盆,進入胸部深層,下行至任脈的瞍中穴處,絡於心,沿食管過橫膈,到達胃部屬小腸。

它的分支有兩種。缺盆分支:從缺盆沿頸部上面頰部(顴醪穴),至目外眥,轉人耳中(聽宮穴)。頰部分支:從頰部,斜向目眶下緣,抵達於鼻根進人內眼角(睛明穴),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

聯繫臟腑:屬小腸,絡心,與胃有聯繫。

其主要臨床表現:耳聾,目黃,頰腫,咽喉腫痛,頸項轉倆不利,少腹脹痛,尿頻,泄瀉或便秘等。

病機分析:其支脈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外眥進人耳中。本經病則經氣不利,故耳聾,目黃,咽喉腫痛,頸項轉側不利。手太陽小腸經起於小指,循前臂外側后緣上行,繞行肩胛交肩上。經氣不利則會出現肩似拔,似折等現象。小腸氣機郁滯則少腹脹痛;泌別清濁失職則尿頻,泄瀉或便秘。

常用腧穴:少澤、前谷、后溪、腕骨、陽谷、養老、支正小海、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髎、聽宮共19穴。

本經主治:頭項、五官病症,熱病,神志疾患及本經部位的病變。

未時小腸經的重要性及養生之道

小腸經在未時會對人一天的啻養進行調整。若人體小腸有熱,會幹咳、排屁。此時多喝水、喝茶對小腸排素降火有很大的好處。

養生之道:未時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淸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輸送進脾。故午餐應該在下午1:00之前吃完,才能在小腸精力最旺盛的時候把營養物質都吸收進人體。否則,營養都沒被吸收完全,造成巨大浪費。

小腸經在運行期間,其亞健康多表現為:吸收功能下降、腹瀉、頸部疼痛、頭部頭痛、耳鳴、風濕等。若出現下腹部脹氣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嚴重風濕病等現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了。

心屬火,心位於胸腔內,與小腸相表裡。心生血,主血脈心有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並維持全身運動的功能。脈是血液運行中的通逬,血液運行到脈管中,主要靠心氣的推動來完成。所以,心與血脈的關係是彼此相關聯和依存的,人體心血的旺衰、血脈的盈虧,都可以從人體的面部上反映出來。如血氣旺盛,則面色紅潤、精壯力足;而血氣不足者,則面色蒼白,甚至於產生心悸等癥狀。人體若在未時,出現了臉紅、胸悶這些現象,就應該特別注意心髒了,因為大多數情況下,這是心臟有問題的表現。心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因為它主散。因此,心臟病在最初很可能會表現在小腸經上。

小腸屬火,位於腹腔,上接胃,下通大腸。其主要功能是分清泌濁,接受胃中傳化來的水谷,做進一步消化,並把這種消化分為清、濁兩部分。淸者(精華)則由脾運化於人體器官組織^濁者(梢粕)下輸至大腸《無用的水液則輸入膀胱。

心與小腸相表裡,表為陽,里為陰。表裡者,內外也。中醫講,臟在內,腑在外,相表裡。五臟:心、肝、脾、肺、賢。六膽:小腸、大腸、肖、膀胱、膽、三焦。中醫學認為“心”是臟賄中寬要的器官,主宰各臟腑進行者協調的活動。故《內經》說:M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其意思也就是說,各臟腑在心的領導下相互關聯,分工合作,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心在人體內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對人體各臟器進行主宰協調。未時小腸經當令,心與小腸相表裡,相互影響相互關聯,所以未時要特別注意養護小腸經,只有這樣整個身體才能有機結合,相互合作,共同保證人體健康。

周易在線查詢:周易算命

本文來自專題:未時是幾點到幾點鐘, 未時出生的人是什麼命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