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婚姻發展史上,婚姻的形式大體上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雜交亂、血緣群婚制、亞血緣群婚制、對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這種劃分法在《周易》中已見端倪,《周易•序》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措。”這段話在描述社會進化的階段上,層次秩然不紊,其所論述的一些發展環節,也基本上符合客觀歷史實際。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周易•歸妹》中認為:“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其意思是說,婚嫁,是天地間最正常的事,天地不交合,不會發生萬物,男女不婚嫁,就不能傳宗接代。《周易•繫辭》還認為:“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即男女兩性的結合交媾是萬物滋生和人類繁衍的根源。這就肯定了只有宇宙間天地、陰陽、男女兩種對立勢力的交合作用,才有可能從事新的創造價值的活動,否則,純陰、純陽、純男、純女都不足以產生新的生命。這些觀點較之西方的上帝造人說要科學得多,反映了中國古代早期的思想家在婚姻觀上是堅持唯物進化的觀點的。
《周易》認為,正確的婚戀觀,是夫婦和諧相處、婚姻幸福的前提。這種婚姻觀和《毛詩序》所提出的“發乎情,止乎禮儀”基本上是一致的。它首先強調了婚姻要欣悅而動:“說(悅)以動,所歸妹也。”愛情,說到底是主體的一種感覺。男女雙方交互感應,兩相親和,自然產生出欣悅歡快,是結為夫妻的前提和基礎。正如《咸•彖》所說:“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悅),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咸”的卦象為三,下艮三,上對三,六爻陰陽完全相應,象徵交感和感應。“咸”是“感”的通假字,是無心之感,即完全是自然而然產生的感,沒有人為的虛情與矯飾。下卦為艮,屬陽卦,艮為止,為少男,象徵少男感情誠摯,謙恭有禮地追求少女,但這種追求是循序漸進的,適可而止,很有分寸。上卦為兌,兌屬陰性,為少女,象徵少女在愛情上專一,下順陽剛而感動喜悅。兩人一見鍾情,情投意合。又下為艮,艮象徵山,
屬陽剛;上卦為兌,兌象徵澤,屬陰柔;山輝、水媚相互滋潤,陰陽二氣上下交流,痛感相應,共鳴和諧。物有感而亨通,男女有所感而論婚嫁,自然就吉祥如意。可見,兩情相悅是婚戀的基礎。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姻夫婦者,人倫之始,是男女兩性合乎自然之道的必然選擇,也是人性本能的最終歸宿。《周易》中談及婚姻、家庭的問題,散見於不同的卦爻中,例如“咸”、“恆”、“家人”、“漸”、“歸妹”等;涉及愛情婚姻各個方面的如“大過”卦談擇善而從偶的標準,“漸”談婚禮的循序漸進,“咸”談婚姻之喜,“歸妹”談娶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