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上元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習慣文化

掃塵的傳說 掃塵的寓意是什麼

  有許許多多的食物在我們的生涯之中是被祖輩傳承下來的,在一些特殊的節日之中,吃這種食物就會給自己的生涯帶來努力的影響。那麼在上元節到來的這一天,吃什麼樣的傳統食物才是最合適的呢?這是每一個生肖屬相。在這一天到來之前都應該有領會的。

小寒習俗,民間在小寒時都有哪些習俗?

  上元節有什麼說法
  元宵節,也就是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陰曆正月十五。正月是陰曆的元月,昔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以是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憑證玄門“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不外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天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釋教東傳有關,唐朝時釋教大興,仕官國民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受到人們迎接。
  上元節的傳統食物是什麼
  正月十五的傳統食物是元宵,“元宵”作為食物,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盛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穎食物。這種食物,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完善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火熱火熱,團團圓圓。

  上元節的習慣文化
  鬧花燈是上元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鬱勃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熱潮。以是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住民集中地,榮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四處五彩繽紛,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到達熱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覺的流動,在正月十五晚上,陌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着觀燈的無數群眾。


大寒習俗,民間在大寒時都有哪些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