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大寒習俗,民間在大寒時都有哪些習俗?

春節的介紹 中國春節的風俗

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整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嚴寒,但由於已近春天,以是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時代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最先忙着除舊飾新,腌制年餚,準備年貨,由於中國人最主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另有一個對於北方人異常主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鮮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能或缺的一道主食。
 
尾牙祭
 
按我國的習慣,稀奇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最先忙着除舊布新,腌制年餚,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許多主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欣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陰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生意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能缺的一道菜。聽說雞頭朝誰,就示意老闆第二年要開除誰。因此有些老闆一樣平常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平穩年。
 
飲食轉變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2009年春節就包羅在大寒節氣里。因此這樣的大寒節氣里,除干農活順應節氣外,還要為過年奔忙――趕年集、買年貨,寫對聯,準備種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

上元節接三官迎財神紫姑是什麼習俗

腌制種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種種年餚。同時祭祀祖先及種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此外,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置芝麻秸的影子。由於“芝麻着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祥瑞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求得新年節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凶迎祥的節日意味加倍粘稠。
 
又由於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考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轉變。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削減,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子的食物,以順應春天萬物的升發。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八寶飯
 
八寶飯----節氣飲食
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蓮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0克。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凈,浸泡2小時,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適量食用。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疲倦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芪杞燉子雞
童子雞1隻(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朮10克,調料適量。將童子雞洗凈,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姜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易患風寒傷風者。
 
 
發散風寒湯
 
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薑5克,鹽味精等調料適量。雞蛋攪拌平均,香菜、蔥白、生薑洗凈后切為碎末。將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澱粉,使水略稠后,將攪拌好的雞蛋逐步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姜及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適用於輕度傷風初期。

2021年農曆臘月二十二立春能訂婚嗎 訂親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