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從清明節和中元節看中國鬼節

2021年立夏的氣溫變化 為什麼會有掛蛋

從清明節和中元節看中國鬼節


以省墓為主要內容的清明節直到宋代才正式形成。此前,在清明前後尚有上巳節、寒食節。由於上巳、寒食、清明3個節日的日期相近,相互的習俗便相互滲透、重疊,逐漸地不再有顯著的劃分,從而形成了現在的清明節。


  而中元節的起源,通常以為與釋教、玄門有關。中元節的名稱確實來自玄門。玄門有“三官”之說,即上元天官治理天界,主為人賜福;中元地官治理地下,主為人赦罪;下元水官治理水中,主為人解厄。他們劃分在陰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推行職責。


  三官信仰在東漢玄門初創時期就已發生,由三官信仰又生長出三元說。中元節是地官赦罪之日,羽士在這一天誦經做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一些人以為,作為鬼節的中元節就是源於玄門的中元節。

2021年清明是在哪天 04月04日


  就釋教而言,陰曆七月十五是盂蘭盆會。“盂蘭盆”一詞,原意為“救倒懸”,即解救在地獄受苦的幽靈,來自佛經中目連救母的故事。《盂蘭盆經》在西晉時期翻譯傳入我國,我國舉行盂蘭盆會始於南朝的梁武帝蕭衍。一些人以為,正是從梁代最先仿行的盂蘭盆會,沿用生長成俗,陰曆七月十五才形成節日。


  不能否認,釋教、玄門文化對鬼節及其節俗的形成確實影響很大,然則作為一種基於鬼信仰的節日,民間俗信與釋教、玄門信仰之間,存在着顯著差異。我國上古就有迎四時之氣的禮俗,且先秦時楚國最迷信鬼神。可以說,在玄門中元節成形之前、釋教盂蘭盆會未傳入之時,陰曆七月已有祭祀鬼神之俗。


  以是,民間雖然把陰曆七月鬼節與玄門中元節、釋教盂蘭盆會並稱、混稱,但從邏輯關係來說,民間陰曆七月十五鬼節與玄門的中元節、釋教的盂蘭盆會是並列關係,而非種屬關係,更非異稱。



西寧人的清明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