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說法,陽曆陰曆,公曆和農曆,這四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公立也叫做陽曆,農曆也叫做陰曆,陽曆來自於西方陰曆來自於我們中國一般星座的時間就是陽曆來看。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為來定,而陰曆是以月亮的圓缺一次的周期時間來定。那麼我們中國引以為豪的24節氣穀雨節氣的日期是以陽曆算還是陰曆算呢?一起來看看吧。

陽曆和農曆的區別
陽曆也叫公曆,來源於西方。比如算星座時、就是按照陽曆(公曆)計算的。陰曆也叫農曆,來源於我們中國。比如我們俗稱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清明節、七夕、春節、就是按照農曆來計算的。而元旦、和西方的情人節(2.14)和聖誕節、國慶節、建軍節、黨的生日、都是按照公曆來計算的。

穀雨節氣時間是按農曆算還是按陽曆算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太陽的位置決定了,我們各地區的季節特徵。同樣的道理,24節氣正是記錄了四季的溫度降雨量等特徵。所以24節氣是陽曆來算,但是在陰曆的算法中也同樣可以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