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立秋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民間有“貼秋膘”“啃秋”習俗

農諺

立秋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民間有“貼秋膘”“啃秋”習俗

導語:民俗專家示意,在我國,立秋不僅是一個主要節氣,也是我國主要的歲時節日,民間至今盛行着貼秋膘啃秋等習俗。 昔人把立秋看成夏秋之交的重

民俗專家示意,在我國,立秋不僅是一個主要節氣,也是我國主要的歲時節日,民間至今盛行着“貼秋膘”“啃秋”等習俗。

昔人把“立秋”看成夏秋之交的主要時刻,一直異常重視這個節氣。早在周代,逢立秋天,天子要親率三公九卿諸侯醫生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

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使立秋的民俗相當厚實,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先容說,我國許多地方有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的習俗,將此時的體重與立夏時對比。由於在炎熱的炎天,人本就沒有什麼食慾,飯食清淡簡樸,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多數要削減一點。

立秋節氣里的關鍵詞

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添一點營養,抵償炎天的損失,補的設施就“貼秋膘”,也就是在立秋這天吃林林總總的肉,如燉肉、烤肉、紅燜肉、紅燒肉等,“以肉貼膘”。“適當的‘貼秋膘’有益於恢復體力,然則若貼補太過,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的熱量過低,則易導致‘秋胖’”。

立秋除了“貼秋膘”,在一些地方還盛行“啃秋”習俗。和“咬春”一樣,人們信託立秋時吃西瓜可免去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整個秋天不生病。城裡人在立秋天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着啃,就是“啃秋”了,而農村人的“啃秋”則豁達得多,他們在瓜棚下、樹蔭里,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西瓜啃,抱着山芋啃,抱着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現實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考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炎熱難受,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聽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天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以為可以防瘧疾。

除了“貼秋膘”和“啃秋”之外,我國民間另有吃水餃、麵條、飲水清暑、祭祀土地神、插戴楸恭弘=叶 恭弘等習俗。民俗專家示意,種種意見意義盎然的立秋習俗,體現了人們追求幸福生涯的質樸情緒,也給我國的民間節日增添了厚實多樣的色彩。

立秋之後應該如何保健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