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百家姓 正文

馮氏

馮氏

分佈地區

陝西杜城郡,福建長樂郡,陝西始平郡,河南穎川郡,山西上黨郡,?西京兆郡,河南弘農郡,河北河間郡。     

歷史來源

「馮」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克商后,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初封於畢,繼封與馮城。其後代逐有馮氏。二;春秋時鄭國大夫馮簡子的後代。

遷徙分佈

戰國末期的大將馮亭,任韓國上黨守,入趙國,拒秦戰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黨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有的留在趙(今河北境),並發展繁衍下去。其後裔有許多為將相,如秦丞相馮去疾、大將軍馮劫、御史大夫馮毋擇等。此外,先秦時期,馮氏已有徙居今山東者;而三國以前,馮氏還有遷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馮氏則分佈於今內黃、寶豐、焦作、南陽、安陽等地,其中潮陽為當時的大族;到了東晉末,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的馮氏又有徙居和龍(今遼寧朝陽)者。到了漢唐時期,馮氏繁衍的很快,從原來的發源地陝西,發展到了現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馮姓的宗族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說,馮氏出潁川(郡治今河南許昌)者,是東漢征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出上黨(今山西長治)者,是西漢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出長樂信都者,是漢代宜都侯馮參的後代;出京兆(今陝西西安)者,是燕王馮弘的後代;出弘農(今河南靈寶)者,是馮弘之孫馮寧的後代;出河間(今河  馮姓分佈北獻縣東南)者,是唐監察御史馮師古的後代。唐末黃巢起義時,中原馮氏有一支避亂南遷至福建寧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脈,至宋末元初,上杭馮氏有的又南遷至廣東。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廣東、福建的馮氏有數支移居台灣,此後,有的又遠遷到海外。

家族名人

馮諼:戰國齊人。孟嘗君門下食客,曾以食無魚?p出無車,彈鋏而歌,孟嘗君聞而特加禮遇。后馮?O為孟嘗君收債於薛城,召債主焚其券,使薛民皆感孟嘗君之德。

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一字子猶。江蘇吳縣人,明文學家。崇禎貢生,知壽寧縣。才情跌宕,工詩文,通經學,着有戲曲數種,尤以小說《警世通言》?p《喻世明言》?p《醒世恆言》著名於世,稱為「三言」。

馮玉祥(1880~1948)字煥章,安徽省巢縣人。清末加入新軍,為段祺瑞部下。1921年任河南督軍,直奉戰爭時倒戈傾向奉系,並迅速佔領北京,推段祺瑞為總統。次年奉系失敗。其後加入中國國民黨,曾任西北國民軍總司令、河南省主席。抗戰勝利后,赴國外,在由蘇俄回國時,輪船在黑海上發生火災而被燒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