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百家姓 正文

鄭氏

鄭氏

分佈地區

1.滎陽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滎陽。2.洛陽:中國古都之一。漢、魏故城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漢。3.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漢城西18里。4.高密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高密。相當今山東高密一帶。5.雍 州:東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6.隴西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狄道。7.南陽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宛縣。

歷史來源

鄭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鄭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鄭國第一代君主鄭桓公友。鄭國被韓國滅亡后,國人改姓為鄭。自三國始設滎陽郡之後,天下鄭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滎陽。鄭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鄭姓出滎陽”或“滎陽鄭氏遍天下”的說法,所以,鄭姓的主要發源於今河南中部一帶。

「鄭」源出

出自姓,以國名為氏,據「通志」記?\,周宣王靜分封其母弟於鄭國(在今陝西華縣以東)是為鄭桓公,桓公之後,鄭武公遷都於新鄭,為春秋時的?國。後為韓國所滅。其遺族散居於淮陽,商丘一帶,以原國名「鄭」為姓。

得姓始祖

鄭桓公。鄭國時期 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鄭地即鄭桓公。後來,鄭桓公的子孫以國為姓,從此就開始有了“鄭”姓。鄭桓公就是鄭姓的始祖。

堂號

"博經堂":東漢鄭玄,博覽群經,幾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為師。西漢時期的讀書人大都專治一經,鄭玄卻獨自力主博通。

"安遠堂":漢宣帝時,鄭吉為侍郎,那時外侮屢屢來犯,鄭吉打敗了車師,使日逐投降。於是皇帝提他當司馬。為了西方國境的安全,又派他為西域都護,封安遠侯。

遷徙分佈

先秦時,立姓於陝西、河南的鄭姓一直活動於中原地區,戰國時開始進入四川、山西、山東、河北等地。兩漢時期鄭姓由山東進入江浙,兩晉之際和唐初唐末的三次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鄭姓先民定居於閩東和閩南,鄭姓的中心開始在東南沿海形成。明末清初,鄭成功抗清進入了台灣。宋朝時期,鄭姓大約有7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為鄭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福建、河南、浙江三省,這三省鄭姓占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江蘇、廣東、江西、湖北等。全國鄭姓的分佈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豫鄂兩塊鄭姓聚集區。明朝時期,鄭姓大約有1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21%,為明朝第十五位姓氏。浙江為鄭姓第一大省,約佔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佈仍集中於浙江、江西、福建,這三省鄭姓大約佔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廣東、廣西、江蘇、安徽等。宋元明期間,鄭姓的人口主要向東南遷移,浙江為中心的鄭姓聚集區開始形成。

當代鄭姓的人口已達1100多萬,排在第二十一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9%。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浙江、福建三省,大約佔鄭姓總人口的32%,其次分佈於湖北、河南、四川、山東、河北、安徽、江西、台灣,這八省又集中了40%的鄭姓人口。廣東居住了鄭姓總人口的12%,為鄭姓第一大省。浙閩地區是鄭姓人口的聚集中心。鄭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鄭姓在東南沿海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在滬浙閩台、廣東東部、海南、皖贛大部、江蘇南部、湖北東部、河南東南、吉林大部、遼寧北部,鄭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以上,而在中心地區此比例可高達3%,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0.8%,居住了大約47%的鄭姓人群。在廣東西部、廣西東南、江西西端、湖南、貴州北部、四川大部、重慶、湖北西部、魯豫大部、皖蘇北部、河北東北端、遼寧南部、內蒙古東部、黑吉連接地區、新疆西北,鄭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佈比例在0.75%一1%,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0.8%,居住了大約35%的鄭姓人群。

家族名人

鄭庄公:鄭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諸侯崛起,競相爭雄。鄭庄公繼位后,首先安定國內局面,然後利用巧妙的外交戰略和高超的軍事謀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開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國進入了大國爭霸時期。

鄭和:明航海家,出生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馬三寶。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御書“鄭”字賜馬三保鄭姓,改名為和,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保太監。

鄭成功:(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賜姓朱,改名成功,為明末南安人。父平國公鄭芝龍降清,成功遁入海島與父絕。桂王封之為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命率師攻閩浙,又大舉下江南各地,圍南京,祭孝陵,后兵失利,退取台灣作為根據地,仍奉明年號,未幾而卒。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清江蘇興化人。少穎悟,讀書富於別解,落拓不羈,有狂士之名。乾隆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循吏之稱。晚年躬耕自食,以詩酒自娛,詩、書、畫俱佳,着有板橋全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