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測字故事:善於相字的朱安國

測字高手“大不同”的傳說

測字故事:善於相字的朱安國


          朱安國,南宋初期安徽新安人,善於相字。相傳是謝石的徒弟。聽說他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到了江西鄱陽。紹興三十二年是壬午年,當開科取士,士子們都在州縣學校苦讀,準備應試。由於朱安國能夠運氣,許多士子都想來問一問自己這次科考的運氣怎麼樣?其中有一個名叫段毅夫的士子寫了一個“�”字讓朱來預卜科考前途。朱安國提筆在字旁批道:“二九而升。”人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秋試以後,段考中第十九名。同夥們祝賀他說:“十九者,第二九也,你一定要高中了。”可是不久,段在省試中落榜。過了兩年,到了乾道元年(1165),段毅夫再考,又中第十九名,爾後才中進士。段這才融會到“二九而升”的寄義,所謂“二九而升”者,兩次得中十九名才氣樂成。

有一個名叫王明的僕役,年輕的時刻也曾經讀過書,厥後由於家境清貧,而被迫放棄念書去當僕役。他曾經寫一個“�”字讓朱安國展望運氣。朱安國見字后笑了笑說:“這小我私人雖然是個小人,但也曾經玩文弄墨,但沒有樂成。字中央的‘必’字字勢向左偏,主左腳有跛蹇之疾,不久的未來定有婚姻之喜。”圍觀的人群中央有一個插話說:“先生說的異常確切,這小我私人三十歲的時刻得了風濕病,以是左腳有點誤差。但他現在已經七十歲了,早已授室生子,怎麼不相符你最後說的那一句話呢?”過了十來天,有一戶人家嫁女兒,王明為人做媒牽線,得了人家不少謝禮(原來這才是所謂的“婚姻之喜”)。

測字靈驗秘訣

南宋乾道元年,江西鄱陽有一個念書人趙哲以《》應乙酉年鄉試落榜,他準備設計改習賦應考。恰好朱安國第二次來鄱陽,趙哲就寫了“易”字去求測。朱安國說:“豈非有更易的意義嗎?這個字從且從勿,當且勿易,最後肯定如願。”

南宋著名學者洪邁(1123-1202),鄱陽人,紹興進士,醒目經史及醫卜星算之學,著有《夷堅志》一書,書中也紀錄有朱安國的事情。洪邁的哥哥洪适也很著名,兄弟倆同時博學鴻詞科,與其父洪皓合稱“三洪”。洪适為參知政事時,上疏請求休致,沒有獲得天子的批准。正好朱安國去造訪洪邁,洪适也給洪邁寫來一封信提及這件事。洪邁想讓朱安國展望一下這件事的下場,說:“用書信中的字, 能夠占測嗎?”朱說可以。洪邁就指着信中的一個“去”字讓他測。信中“去”字為草書體,很像“天”字出了頭。朱安國捧着信,嘆息說:“這位官員是朱紫,他要展望什麼事呢?”洪邁說:“他想去官引退。”朱安國道:“正鑽頭出天之上,將位列百官之首,不要再說退休之類的話了。”兩個月後,洪适陞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樞密使。

朱安國測字,或者模稜兩可,或者模糊其詞,或者裝出高深莫測的樣子,早給自己留下了盤旋的餘地。上敘相“�”字測功名之事,所批“二九而升”可作多種註釋,本是搪塞搪塞了事。誰知事情有了卻果――兩次獲十九名方得中進士,這與“二九而升”事實有很大差距;然而“二”、“九”巧合,又玉成了他的圈套。事後,人們加以穿鑿附會,才算“應驗”了。


漫談民間俗語與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