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民間風俗:隨州節日禮俗

中國民間風俗文化

  春俗,在立春前一天,官吏迎春於東郊,遠近老幼雜處觀禮歡呼,以競觀為樂.立春之日,官吏親擊鼓三,然後鞭土牛,稱之為"擊春鼓".

  元旦(農曆正月初一),賀新年晨五鼓設香燭,陳果餅,酒食,拜神祉,依序拜尊長,非至親不面賀,惟以紅帖投其門中,通名候問,三日之後,親友往來宴會為樂.元夕,吃粉團,演燈.

  人日(正月初七),以七種菜為羹,視該日陰晴以占卜疾病禍福.

  穀日(穀旦),以陰晴占卜年中農作物收成的豐歉.

  上元節(農曆正月十五),做豆糜加油膏其上群聚則食.其夕迎紫姑,以卜測蠶桑和其它事.在上元節前三日,剪紙為燈,綴以五彩或架彩橫棚於街道上,垂燈於下或藏懸詩以試猜測,或聚族人為龍燈,或披錦為獅猊.前面由鼓吹引導,十三日,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檀板度曲,簫鼓相答,火樹互角,卜夜為歡".至十九日止.

  社日,仲春時約在春分前後,即立春后第五日,農傢具牲醴,祀土神以祈年.

  花朝日(即花朝節),於仲春二月十五日,即百花生日,以春爭正中,百花爭望之時,故隨州以此日為女兒穿耳,留髮,婚事中(納采,問名),多以是日為吉.

  踏青(三月初三),是日三五成群,出郊踏青,歡沐春光.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為掃祭親友墳墓的時節,多於墳墓上插柳枝或做紙幡掛於墓前,或陳食物供享或焚化紙錢,紙物以表悼念之意.
中國民間風俗文化
  端午節(五月初五),為人采艾蒿,菖蒲懸於門上,以驅毒氣;飲雄黃酒,小兒則塗雄黃於額上,以驅散時疫;又組織龍舟競渡,投角黍於水中,以弔祭三閭大夫屈原.

  伏日(伏天的總稱),這裏指伏天中祭祀的一天,隨人多制六一散,香薷飲等,以祛暑氣.

  中元(農曆七月七日,亦稱七夕乞巧或鬼節),多以冥紙,羹酒祀祖先,僧道做法會超度亡靈,或稱盂蘭盆會.並以紙做盤,膏以松蠟,注油點燃為燈,置於水中,動以萬計,時稱放河燈.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家家戶戶以月餅,瓜果,宴集賞月,亦彼此互餉互食.

  重陽節(九月初九),士大夫多於此日采茱萸攜酒登高,與同伴相吟詠唱嘯.或做糕互相贈饋,多以籬落黃花造酒.

  報賽(亦稱社日,農曆十月初一),秋收后,農家蒸米飯做糍粑,以雄雞祀土神.春為祈谷,此稱報賽.

  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日),有農家以果餅,糯粥為饌,並以此日為女兒穿耳,問名,為吉日.

  祀灶(十二月二十四日),家家戶戶以糖果祀灶神,並以芻豆為灶神飼馬.求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除夕,農曆最後一日(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做麵食,具白果祀神,換桃符,寫春聯,往來辭歲,飲團年酒,吃團年飯,街巷張燈結綵,表示喜慶,通霄達旦,簫鼓鳴奏,爆竹鞭炮之聲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