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天津元宵節習俗

民間習俗

    為外甥祈福―――舅舅送燈


2Q==.jpg


    正月十五,當舅舅的人可千萬別忘了一件事,一定要給外甥送燈。舊時天津民間有舅舅給外甥送燈的習俗。


民間文化有哪些


    “講究送‘鴨子’形的燈,取其諧音‘押子’之意,為外甥祈福。也有預祝外甥長命百歲之意。”,至今此俗不衰,而且燈的種類日趨繁多,金魚燈、蒺藜燈等取富裕有餘和吉利的寓意。

    金銀財寶馱回家―――蒸老鼠

    在年紀長些的人們的腦海中,至今還記得一個過元宵節的畫面,在那口巨大的蒸鍋,突突地冒着熱氣,鍋蓋一掀,滿屋甜甜的香氣,“雲霧”繚繞間,看清了鍋里的小動物,有一隻刺蝟身上的刺還是一個個捏出來的呢!

    居民人家一般在正月十四就忙活起來,和面蒸制“刺蝟、老鼠”。刺蝟的周身剪出細三角尖兒,以高粱米做眼。老鼠則剪出四足和長尾,用黑豆做眼。刺蝟、老鼠的脊背上和木銑頭上堆着面做的元寶,兩種為一對,分別擺放窗檯角、門墩、廚房的灶台角處,頭朝外。轉天下午,把各處擺放的刺蝟、老鼠頭由向外轉向屋內,以示把財寶馱回家中。至於神像前、祖先牌位前和灶王神像前所供的刺蝟、老鼠則不轉動。

    十五晚間天黑后,撤下供品及各種擺放的刺蝟、老鼠,由家中男性家長主持上香,供煮熟的元宵,全家男女老小叩拜盡禮,燃燭焚香焚黃錢、放鞭炮。香盡撤下元宵回鍋煮熱由全家分吃,謂“吃供尖”。吃供尖后正式吃晚飯,平時分家單過或者外出工作的,都要湊齊集中在家長的住處吃。因為正月十五是第一個月圓的日子,月圓家圓,象徵著家庭和睦、美滿幸福。

    圓圓滿滿吃元宵

    過元宵佳節,自然不能不提吃元宵。有糯米(津地叫“江米”)面和高粱面(津地叫“黍米面”)兩種。糕點店出售的是糯米面的。元宵餡品種多樣,故稱“什錦湯圓”,製作時用畚箕搖制,煮熟后鬆軟可口。一般家庭自製都是高粱面的,是包糖餡後用手製成,煮熟后略顯硬實。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再看元宵的品種和吃法。北宋以前的元宵是實心的,無餡,下在燒開的水中,配以白糖、蜜棗、桂花、桂圓等物。南宋時開始有了中間包糖的“乳糖圓子”,大概是較早的有餡元宵。其後,元宵餡又有甜、咸之分。甜餡一般用白糖、紅糖、桂花、果仁、芝麻等製作;咸餡多為葷餡,單包肉或肉、蔬合包。元宵大多以水煮食,但也有油炸食用的。

    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豐富了,人們把中西結合在元宵上發揮得淋漓盡致,連巧克力和冰淇淋都能當元宵餡了,還有什麼不能煮來吃的呢?

    星星跟着月亮走

    正月十五晚上要同煮元宵和餃子。這兩樣東西下鍋一起煮,叫做:“星星跟着月亮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