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初五習俗有哪些

民間習俗

    初五習俗有哪些?中國的習俗有很多,它們都有着美麗的故事傳說,有着特色的風俗習慣,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那麼現在就讓我們去看看農曆中的初五到底有哪些習俗。


u=2507083902,1163190149&fm=26&gp=0.jpg


    農曆正月初五--接財神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民間習俗


    農曆正月初五"接財神"的習俗,盛行於明清民國,迄今猶流傳民間,唯"財神"即所謂趙公元帥,據說早在殷商時代已修道成仙。姜子牙輔佐周武王伐紂,他跑下終南山管閑事,站在商紂一邊對抗義師,不幸陣亡,一道遊魂被敕封為專管迎福納祥的真神,麾下有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員小神供其使喚調遣。沾光於這套招財進寶的班底,趙公元帥便成了盼望發財者崇仰祀奉的對象。或謂其性懶而散淡,一年中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龍虎玄壇一次,而且是隨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趕早鳴放鞭炮,焚香獻牲,抑在前頭迎接他。不過也有人打聽到這位尊神在生日是農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並不去軋初五的鬧猛,而是改在"財神誕日"悄悄備辦盛祭,指望他從後門溜進來享用。我們現在常能看到一些商家食肆在鋪麵店堂里置有或大或小的"財神龕",平日电子香燭火高低明滅,忽於此日悄悄地擺上了四菜一湯,便是已經掌握信息的明證了。

    農曆四月初五--寒食節

    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於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後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

    禁火節,後來又轉化為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饑。晉文公歸國為君后,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藏山裡。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於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恭弘=叶 恭弘符,懸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