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2021年過春節特色習俗是什麼?春節的傳說是什麼?

2021年過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之一,而春節在不斷的發展當中在民間當中也形成了許多的文化,那麼2021年過春節的傳說是什麼呢?春節特色的習俗是什麼呢?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和分析吧!

  春節1

  2021年過春節的傳說是什麼

  春節,民間俗稱“大年”,關於年的來歷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兇猛的怪獸,居住在深山老林里,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一天換一種口味,動物吃完了就要吃人,令人談“年”變色。人們慢慢發現,“年”是每到臘月三十的晚上開始出來,等到雞鳴破曉,它便返回山林中去。老百姓掌握了“年”的規律,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過,就在臘月三十晚上全家躲在家裡不出門,“年”來了,就用爆竹驅趕,讓“年”過去了,才在正月初一出門慶賀,互相看望鄰里親戚是否安全。這樣一來就衍生出了守歲、熬夜、放爆竹、吃年夜飯、開財門、拜新年、元宵燈會等習俗。伴隨除夕守歲的是爆竹與焰火,新年爆竹起源於原始宗教信仰。民俗認為,鞭炮等響聲,能驅趕鬼邪。

  春節特色的習俗是什麼
2021年過春節特色習俗是什麼?春節的傳說是什麼?
  春聯

  春聯又稱“對聯”、“春貼”,是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來,最初是一種避邪的吉祥物。《典術》日:“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門,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門以厭邪,此仙木也。”這就是講的古人把桃木刻成人形掛在門前辟邪的事象。也是後世門神和春聯的雛形。到了五代時,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寫於桃符上,便成了我國有記載的第一幅“春聯”。自此開始,張貼春聯的習俗逐步取代桃符,成為年節家家院門屋門表達喜慶吉祥的必貼之物。

  年畫

  春節貼年畫,在我國由來已久。年畫內容有各種故事,歷史故事如《楚漢相爭》、《三國演義》、《李自成》等;神話故事《封神演義》、《西遊記》、《八仙過海》等;戲曲故事如《回荊州》、《白蛇傳》等;生活故事《三娘教子》、《二十四孝》等;人物年畫如趙飛燕、王昭君、班姬、綠珠等美女圖,關張趙馬黃五虎圖;祝福年畫如壽星圖、八仙圖、松鶴延年、虎嘯山林以及山水畫等等。年畫形式有中堂、單開、雙開、四條屏等。在諸多的年畫中以雞畫、魚畫、娃娃畫較為普遍,因為雞表示吉祥,魚意味着錢糧有餘,娃娃則象徵人丁興旺。

  爆竹

  爆竹又叫爆仗、鞭炮。放爆竹是春節不可缺少的重要習俗。在子時“交年”的時候要放爆竹,初一清晨的時候要放(稱為“開門炮仗”),祭神祭祖時要放爆竹,所謂“迎春爆竹除宵禁,破粵唐花賦歲新”。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雲錦,人稱“滿堂紅”,預示新年大吉大利。所以春節民諺有“小子要炮,姑娘要花”之說。

  春節2

  花燈

  春節期間,家家掛燈是一景,家家點燈又是一景。尤其到了元宵夜,全國城鄉是一片華燈異彩,戶有戶燈,村有村燈,鎮有鎮燈,城有城燈,各種各樣的燈爭相輝映,把春節的喜慶活動推到了巔峰。點燈是追求光明、紅火和美好,做燈卻是技巧與智慧的結晶。廠礦、機關做燈運用現代化材料和聲光電技術,農家做燈大多就地取材,有人物燈、座燈(包括雙喜燈、八結燈、卷書燈、芭蕉燈)、五穀燈、六畜燈、蔬果燈、花卉燈、鳥獸燈、魚蟲燈、戲文燈、宮燈(包括花籃燈、花瓶燈)、吊燈(包括花燈)、無骨燈、錫雕元宵燈、繡房燈(包括寶蓮燈、玉筆燈)、走馬燈、拉提燈等,在多樹木的山區和產煤的地方還有用木柴或煤塊壘點的“天燈”、“塔燈”。可以說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各家各戶或村或鎮或城掛燈水平如何,不僅標誌這家人或這方人的富庶水平和技藝靈巧程度,還會給一個家庭或村、鎮、城帶來聲譽和驕傲。因此,各地都極重視燈的製作和布置,有的搭燈棚、燈山、燈樓,有的布燈陣、擺燈河,有的舉行猜謎語、對對聯等活動。燈會的規模之大,燈具之精良,令人叫好稱奇。人們在享受燈的海洋、燈的藝術同時,收穫的是火一樣的熱情和優秀美德的傳承。
2021年過春節特色習俗是什麼?春節的傳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