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清明節為什麼要在路口燒紙,民間習俗到底有哪些禁忌和講究?

關於清明節的民俗片段

  話說某天,唐太宗病重后,魏徵前來探望。

  看到唐太宗奄奄一息的樣子,魏徵告訴唐太宗,地府的宣判官崔玉可以幫忙還陽。

  聽到這話,唐太宗樂壞了,趕緊讓魏徵安排。

  但是,唐太宗仇人太多,找他報仇的冤魂不斷阻攔。

  為了順利還陽,唐太宗借金銀一庫,買轉鬼魂。

  “金銀一庫”是這麼回事呢?

  這跟河南開封府一位名叫相良的人有關,相良在人間並不是富人,與妻子每天掙的錢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

  只不過,相良用平日省下來的錢買紙錢,“記庫焚燒”,積善行德,久而久之,這筆錢越來越多,地府里就有了“金銀一庫”。

  這才讓相良成了唐太宗的債主,這便是最開始焚燒紙錢的來源。

  燒紙錢習俗的來源是一個商業謊言

  除了唐太宗賄賂鬼魂之說,關於燒紙錢,民間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

  東漢蔡倫成功造紙后,每天日進斗金,讓他的哥哥嫂嫂看了分外羡慕,可這兩人又沒有造紙的本事,只能看人家啃骨頭,自己大餅卷着米飯當三明治吃。

  沒幾天嫂嫂就想了個法子,既然小叔子會這門手藝,就讓做哥哥的也學會了,不就從此脫貧致富奔小康了嗎!

  有道是什麼樣的女人便有什麼樣的漢子,蔡倫的哥哥蔡莫也是個急功近利的人,跑到蔡倫那裡學了三五天就覺得OK了。

  之後匆忙回家開店,結果做出來的紙質量極差,擦腚都磨的疼,眼見着賣不了,自家娘們就想出一條妙計。說來也簡單,但就這麼一次廣告,我國百姓買了千年的帳!

  這女人只是假裝暴斃,讓他老公將自己放在棺材里,然後一個人在外邊又哭又喊又燒紙,引來眾人參觀。

  眾人還以為是這紙張太糙賣不了錢,氣死了這婆娘。熱鬧看的正上癮,棺材里的蔡夫人來勁了,一拍棺材板,大喊道,我胡漢三又回來了,呃,不是,老娘回來了!

  這可嚇傻了一幫圍觀的吃瓜群眾,起碼在那個年代,所有人都覺得這個玩笑開大了!

  等到七手八腳將這女人從棺材里拉出來后,人們都問你不是死了嗎?怎麼還能回來?

  蔡夫人便繼續忽悠眾人,說這紙到了陰間就是那裡的錢,我男人給我燒了這麼多,我不就被閻王送回來了嘛。

  好傢伙,有這等好事,於是大伙兒便紛紛效仿,趕緊買紙給祖宗送過去,說不定祖宗在那邊還能捐個小官兒!

  上邊的說法雖然是民間普遍流傳的說法,但很大程度上還是有杜撰的成分。
清明節為什麼要在路口燒紙,這些民間習俗到底有哪些禁忌和講究?
  其實,給先人燒紙錢,還是跟貨幣流通有關係。

  最開始,老百姓給先人陪葬的是大量的貴金屬貨幣,這一來,陰間財力充沛了,陽間貨幣卻變少了。

  然而陰間有錢了,未必是好事,你看人家曹操不就因為缺錢,喜歡幹些挖人祖墳的事么?

  況且,由於沒有那麼多的陪葬品,陽間人還不敢輕易死。

  所以,如果繼續用貴金屬貨幣,會導致陽間人死不起,陰間鬼不得安寧,只能選擇燒紙錢,一舉兩得。

  清明燒紙的講究

  清明掃墓、燒紙錢必不可少,習俗講究也有很多。

  很多人認為清明這一天上墳是最好的,但是依照老祖宗的講究和習俗,卻並非如此。

  有一句俗語說的是:“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所謂的“前三后四”,意思是說,清明上墳最好選在清明節的前三天,或者后四天。

  之所以選擇前三天,主要很多人認為前三天陰間路上不擁擠,去世的親人能夠很快收到冥幣,路上行走安全便捷。

  還有人說,提前燒紙一百頂二百,這說法,估計跟通貨膨脹有關係,燒晚了,可能就貶值了。

  從現實來說,如果前三天忘記了,或者因為現在很多人打工在城裡,清明節前趕不回來。那麼上墳就可以選擇在清明的后四天。“前三后四”正好對應“七天”之說。

  關於“前三后四”的說法,很多地方還有不同的解釋。

  前三年的新墳是清明前三天上墳燒紙,如果過了三年,就是老墳了,應該選在清明的后四天燒紙。

  除了“前三后四”,民間還有“早清明,晚十一”、“左五右六”之說。

  “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墳在12點以前,上了墳才回來吃飯,如果是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燒紙錢的話,則要吃了中午飯後。

  “左五右六”則是清明上墳燒紙時,一般選擇在早上五、六點鐘,這時候太陽還沒升起來,陰盛陽衰,便於逝者收冥幣,假如太陽出來陽氣會過盛,陰氣太弱,逝者靈魂不敢出來收冥幣。

  燒紙錢的禁忌

  清明節,我們經常看到別人在十字路口旁,畫個圈圈燒紙錢。

  這圈圈是隨便畫的么?

  其實,裡邊也有禁忌。
清明節為什麼要在路口燒紙,這些民間習俗到底有哪些禁忌和講究?
  女人燒紙,先畫圓圈,圈要留開口,開口的方向對着家鄉或墳頭的方向。

  祭祀者在圓圈的外面,向著先人墳頭的方向下跪三叩首,然後祭祀祝願,再燒紙錢。

  男人燒紙錢,先在地上畫一個十字,再在十字外面畫上一個圓圈。

  圈要留開口,開口的方向對着家鄉或墳頭的方向,祭祀者在圓圈的外面,向著先人墳頭的方向下跪三叩首,然後祭祀祝願,再燒紙錢。

  畫十字和開口圓圈,據說是一種符咒,在圓圈內燒紙錢,野鬼、陰靈搶不走錢。

  到我們正式燒紙錢的時候,一定要多留出些散紙錢來,先要在外邊焚化,謂之“打發外崇”。

  去燒紙的來迴路上,難免碰到別人家燒紙的情況,遇到燒紙盡量繞開,不要踩到。

  有時候一個路口排滿了紙灰堆,想繞都繞不開,那隻好請你小心地穿插過去,有時候還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過去之前你要先說一句,對不起,借過。

  如果你回老家祭祖的話,清明上墳壓紙,謂之換夏衣,只能壓單張的紙,秋祭時換棉衣才能壓多張紙。

  燒紙錢是否是糟粕?該不該繼續保留?

  在今天,燒紙錢,一直是挺爭議的話題。

  每年的清明、農曆十月初一、過年三十晚上,我們都會給已故的親人燒紙。

  這麼多年燒的紙錢估計已經能堆成一座紙山了,這座山能給死去的親人帶去些什麼?無從而知。

  以至於很多人覺得,燒紙錢污染環境,影響市容,封建糟粕,沒必要保留。

  也有人說,這項習俗流傳這麼久,燒紙錢代表的是對祖先的懷念,寄託着後人的心意,應該繼續傳承。

  到底取締還是保留?

  我先繼續給大家講講唐太宗借“金銀一庫”的後續發展。

  唐太宗正是借用了相良平時燒的紙錢“買轉鬼魂”,所以答應自己還魂以後,要將這“金銀一庫”還給相良。
清明節為什麼要在路口燒紙,這些民間習俗到底有哪些禁忌和講究?
  這唐太宗順利回到陽間以後,果然信守諾言,派尉遲敬德攜金銀拜訪相良,相良一開始很驚訝,平白無故給我送這麼多金銀幹嘛?

  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平時燒紙錢做的金錠、銀錠到了地府以後,就變成真的金子、銀子了。

  但是,相良聽了此事以後,就更不敢要這筆錢了,還說自己如果接受了這些金銀,就會死掉。

  尉遲敬德沒法交差,就只好稟報了唐太宗,唐太宗聽說相良不肯接受金銀,更加佩服相良,認為他是真正的善人。

  唐太宗沒法用人間的錢還他在陰曹地府借的錢,就只好做善事,建了一座名為“敕建相國寺”的寺廟來還債,說明人間的錢要通過做善事才能兌換到地府的錢。

  燒紙錢最重要的是在於積善行德,而不在於紙錢的数字是多少。

  相良是積善之人,所以才有福報,燒去的紙錢,在地府才有了“金銀一庫”,甚至像唐太宗這樣的大人物到了地府也要問相良借錢。

  中國人一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說法,正是燒紙錢背後的教化意義,讓這個習俗流傳至今。

  如今,出於環保還有預防火災的需要,燒紙錢可能已經被禁止,但是積德行善我們是可以堅持的。

  至於對親人或者祖先的緬懷,“清明節燒萬堆紙錢,不如在世端一碗飯”,只有父母長輩在世的時候克盡孝道,即便老人百年之後,少燒幾次紙,也是無礙的。

  形式雖然重要,但心誠更可貴。
清明節為什麼要在路口燒紙,這些民間習俗到底有哪些禁忌和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