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仫佬族走親探友的好日子:依飯節

古色古香的達斡爾族的傳統節慶

  在仫佬族中,關於依飯節有着許多的傳說,然則不管有若干的傳說,依飯節的主要目的照樣向祖先還願,祈求祖先保佑人畜平安,五穀豐收,而舉行這種節日是有助於弘揚民間文化。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依飯節

  “依飯節”是廣西羅城仫佬族最為怪異、盛大而又富於神秘色彩和鮮明個性的傳統節日,仫佬挨語叫“做依飯”、“敬依飯公爺”、“還祖選願”、“喜樂願”,是仫佬族祈神保佑豐收、人丁安泰的傳統節日。每逢辰且末之年的冬至前後舉行,連續3~5天。仫佬族以血緣聚居,同姓一個宗族,統一個宗族的分支謂之“冬”。過依飯節,一樣平常以“冬”為單元輪流備辦,需準備的物品有豬、羊、雞、鴨、魚、米、酒等。關於“依飯節”的來源,有三種傳說與依飯儀式關係較大。

  其一,傳說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時代,獲得守監梁、吳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當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後。危難關頭忽見一白衣女人,牽白馬前來相救。始祖騎馬騰空而去脫離險境。始祖起身後不忘梁、吳和白馬女人救命之恩,定罹難呈祥之日為“依飯節”。

  其二,傳說宋代天禧年間仫佬山鄉遭外敵入侵,梁、吳率領鄉民鏖戰抗擊,不幸英勇犧牲。宋徽宗於嘉熙四年特封梁、吳二人為官,並建龕堂,劃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請三元師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景頗族春節射荷包:幸福的象徵

  其三,依飯節是從紀念仫佬族英雄羅義和羅英父女倆的好事演化而來的。傳說羅義、羅英父女倆能射獅馴牛,又會墾荒忡地,使仫佬族人人給家足。為了紀念他們的功勛,村村寨寨聚會敲鑼、打鼓、唱歌。久而久之,就演化為還祖先願的節日。現在人們還在節日里唱歌、舞蹈,舞獅、舞龍、唱彩調,熱鬧的笑聲回蕩在寨子中。

  青年們更是喜悅,他們到野外“走坡”。“走坡”是青年男女的社交流動。他們在山腳邊、坡上、路旁,相互以歌對答。小伙子先唱“約請歌”,女人桿願意與之交流,則唱歌示意准許,至兩情相依時,則唱定情歌。悠揚的歌聲交織着青年們新的憧憬,給古老的依飯節增添了新的活力。

  依飯節由公推或輪流的“頭首”組織籌備,在宗族祠堂或頭首家設祭壇。祠堂門外扎彩門,貼對聯“依飯三年樂一舉、輪誠萬戶慶千倉”和橫額“恭迎聖駕”。

  依飯祭祀儀式由梅山西席公主持操辦。祭祀前,將36位神靈畫像掛於堂壁,面具擺放於祭壇桌上。祭祀時,除燃香燭擺酒席外,還供放以紅薯、芋頭“牛”若干和糯米穀穗、五色糯米飯等。

  您可能還喜歡:
  優美絕倫的侗族銀飾文化
  歷史悠久的侗族薩瑪節文化
  漢族文化:漢族葬禮習俗文化
  古老的侗族女人節文化

唯妙唯俏的白族舞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