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仡佬族原始的習俗:送子之俗

特有的民族氣質和文化:東鄉族服飾

  眾所周知,在古代若是久不有身,古代的婦女都市去寺廟求“送子娘娘”,祈求賜予子嗣。而人人所不知道的是,在仡佬族,人們並不去寺廟求“送子娘娘”。在仡佬族有個習俗“送子俗”,人們用“送瓜瓜”、“送龍寶”、“送菩薩”,來祈求子嗣。這一習俗,在仡佬族文化中有着主要的意義,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仡佬族的“送子俗”是怎麼個情形。

仡佬族送子俗

  仡佬族送子之俗,自古盛行於石阡農村。他們不是去廟裡求“送子娘娘”;而是“送瓜瓜”、“送龍寶”、“送菩薩”,民族風情粘稠,其中貴在於一個“偷”字,隨着社會的生長和提高,此習俗已淡化。

  “送瓜瓜”
  古歷八月瓜熟時節,農村中便有人倡行偷瓜送子之俗。由於有一對伉儷久而不妊,或即缺乏子嗣,人們出於同情,以是幾小我私人相約去向他們示意送瓜之意,這家伉儷自然十分喜悅。待到中秋之夜,人們先去田地里偷瓜。無論本寨外村,誰家地里長得有成熟的長條形南瓜,俗話“水桶瓜”都可以選取取一個。

  拿回來時,有的有意將瓜蒂取開,向瓜內灌水,然後用一截“苞谷胡胡(玉米芯子)蓋緊,示意送個男生;有的則不取蒂灌水。隨即用紅布一幅,纏着水桶瓜,讓一個比接瓜伉儷低一輩分的五六歲男孩背在身上,一同送往接瓜之家。

  將要到屋,人們便學着嬰兒的哭聲,主家急遽開門迎接。進了屋,伉儷一邊招呼眾人,一邊抱着背瓜的小孩,無限親妮地喊叫:“幺啊、崽啊,你來了嗎!”有人將瓜取下來,直接送往卧室床鋪上,用被子蓋着說:“恭喜你家生個大胖小子”。

阿昌族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及眷戀

  有人冒充去看,黑暗將瓜蒂處的“苞谷胡胡”抽掉,瓜里的水流了出來,床鋪濕了一大灘,有意驚叫“啊呀,胖子屙尿啦!”人們舒懷大笑。伉儷也會意地笑了起來。第二天,伉儷倆煮南瓜吃,一點也不能丟,連瓜皮也吃下肚去。往後,他倆一直將送瓜的男孩當著親生後裔一樣疼愛。

  往後若是生了一個男孩,便成為天大的喜事。丈夫去“報喜”時,先去報知送瓜的承頭人家,啟齒就叫承頭人配偶為“嘎公”、“嘎婆”;然後再向親生的嘎公嘎婆報喜。當辦“祝米酒”時,成頭人家犹如親嘎婆一樣送“祝米”——為小孩備辦衣帽、裙子、背圍等物。

  成頭人還要給小孩取乳名,多取名叫“瓜二”、“葫蘆”、“伏子”、“伏生”之類。以後,生子之家一直將成頭人家看成外家親來走。其俗的典故出於《詩·細膩》說:“綿綿瓜瓞,民之初生。”民間也世代相傳:人類始祖伏羲、女媧兄妹都是從“葫蘆”里出來的。

  “送龍寶”
  春節元宵時代,農村中玩龍燈的燈會頭人,也是針對上述情形的家庭,徵得主人贊成,趁玩燈造訪時至其家,悄悄地送龍寶一個。這家主婦則要牽着后衣兜接。為啥偷偷的送?就怕知道的人多了,衝去了“靈氣”。然後這家人將龍寶繫於堂屋正中懸吊著,往後許下“生子繳寶”的口願。每年玩燈時,這家人都要對送寶之燈隊熱情接待、敬獻香燭。

  您可能也喜歡:
  深受人們所喜歡的傈僳族民歌
  桑植白族仗鼓舞的由來
  嘎且且撒勒舞:“來跳美妙的舞蹈”
  極具民族文化的白族婚戀習俗

你所不知道的柯爾克孜族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