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人生故事 正文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金箍棒的來源

細數天子誕生的種種異象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金箍棒的來源

導語:《西遊記》中泛起了許多武器,但只有孫悟空的金箍棒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孫悟空正是依仗着這條鐵棒,大鬧天宮,降妖伏魔,既打出了一個

《西遊記》中泛起了許多武器,但只有孫悟空的金箍棒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孫悟空正是依仗着這條鐵棒,大鬧天宮,降妖伏魔,既打出了一個令上界天仙驚心膽怯的“齊天大聖”的名頭,同時,也確保了一起崎嶇危急重重的取經大業順遂完成。應該說,金箍棒在孫悟空的人生履歷中佔有着極其主要的位置。

首先,我們來看看金箍棒的身世。《西遊記》第3回,孫悟空跑到東海龍王那裡去尋寶,龍王先後拿出大捍刀、九股叉、畫桿方天戟等武器,但孫悟空總嫌太輕,不中意。當龍王示意再沒有什麼武器時,龍婆龍女的適時提醒讓孫悟空的尋寶流動“柳暗花明”。金箍棒這時閃亮登場了。原來它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此一神奇處。神奇處二是,平時它悄悄地躺在海底,默默無聞,這幾日卻“霞光艷艷,瑞氣騰騰”。神奇處三是,金箍棒上鐫刻有一行字,喚“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神奇處四是,剛最先它“約百斗來粗,二丈余長”,當悟空希望它更短些更細些時,它能“如意”地轉變,最後竟能釀成一根繡花針,塞在耳朵內里藏下。

在此,作者賦予金箍棒種種神奇可謂煞費苦心,人們常說“寶劍贈英雄”,對神通寬大的、機智勇敢的大英雄孫悟空來說,也只有云云神奇的金箍棒堪為匹配,正是珠聯璧合,相輔相成。

然而這還不夠,小說第88回,作者專門用一段韻文對金箍棒舉行全方位的“報道”:

鴻蒙初判陶鐵,大禹神人親所設。湖海江河淺共深,曾將此棒知之切。開山治水太平時,漂泊東瀛鎮海闕。日久年深放彩霞,能消能長能光潔。老孫有分取未來,轉變無方隨口訣。要小卻似針兒節。棒名如意號金箍,天上人世稱一絕。重該一萬三千五百斤,或粗或細能生滅。也曾助我鬧天宮,也曾隨我攻地闕。伏虎降龍四處通,煉魔盪怪方方徹。舉頭一指太陽昏,在地鬼神皆膽怯。混沌仙傳到至今,原來不是世間鐵。

債主的記憶力比債戶強

由這段韻文,我們至少可以獲得如下信息:其一,金箍棒是大禹治水時的定海神珍,是曾經拯救四海蒼生,匡扶社稷的寶物。讀者或許還記得《紅樓夢》中賈寶玉的那塊“通靈寶玉”,其來源也自是特殊:原來它是女媧昔時補天時剩下的一塊“頑石”。“通靈寶玉”原本被寄予厚望,補天拯世,無奈競沒有派上用場,其下場暗含着賈寶玉最終尷尬挽賈府這座大廈於“將”的運氣。但金箍棒紛歧樣,它也曾為濟世救民出了力,甚而可說是勞苦功高,將這樣的寶物給悟空作武器不,不正寄託着作者希望孫悟空能夠依賴這條鐵棒“伏虎降龍”、“煉魔盪怪”,從而救萬民於水火,澤被蒼生嗎?其二,為什麼這樣特殊的寶物竟然幽靜於深海許多年,沒有被人重視呢?作者在此給讀者設置了這樣的懸念。拋開索引派的繁瑣考證與假設不談,我們至少可以感受到這一點:“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金箍棒是“千里馬”,這一點無需置疑,惋惜的是東海龍王不是“伯樂”,不僅不是,而且照樣一個萎縮怯懦愛打“小講述”的“小人”,金箍棒在他手裡的運氣自是可想而知。作者行使這一細節,一方面解釋悟空是真正的“伯樂”,真正的英雄,另一方面,也暗含他對漆黑不平的社會現實的某種取笑。其三,金箍棒名喚“如意”,自是與一樣平常武器差異,它幻化多端,能大能小,大的時刻能“彌於宇宙”,小的時刻只有一根繡花針是非。金箍棒完全隨悟空的喜歡“如意”轉變,因而悟空能使得輕車熟路,給他西天途中伏魔盪怪憑添無限的氣力。

金箍棒對孫悟空的主要性自是不必待言。小說第4回,悟空因嫌紗帽小,反下天庭自封“齊天大聖”,玉帝派天兵天將下界捉拿悟空。在悟空與天將先鋒巨靈神的交手中,金箍棒第一次展現出它的威力。面臨“名滿天下”的巨靈神,悟空只“輕輕輪鐵棒,着頭一下全身麻”,悟空還未使力,巨靈神已是全身發麻,悟空“起源一棒”,宣花斧便斷做兩截。一松一緊,一強一弱之間,人們對金箍棒有了一個開端熟悉。在與哪吒交手的歷程中,金箍棒显示其威力的另一面:哪吒釀成三頭六臂,惡狠狠地手持六般武器,向悟空“撲面來打”。而悟空絕不示弱,也變做三頭六臂,把金箍棒幌一幌,也變作三條,六隻手拿着三條棒迎面架住。厥後,金箍棒更是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當碰上強敵或者說對手人多勢眾時,悟空的金箍棒能釀成千條萬條,在萬千妖怪中如入無人之境。至於那些毛賊強盜則更不在話下,只需輕輕地一壓,馬上便成了肉餅。悟空使的一套棒法,可謂嫻熟精練,天衣無縫,有時甚至贏得妖精的讚譽。第五十四回,獨角兕大王與悟空征戰時便連聲喝彩道:“好猴兒!好猴兒!真箇是那鬧天宮的本事。”能從對手口中獲得讚美,金箍棒的神通由此可見。

金箍棒的另外一項功效是能釀成種種器物工具,在危急關頭助孫悟空脫險。如第65回,悟空被黃眉怪罩在金鐃里,悟空先是將鐵棒變做幡竿一樣,撐住金鐃。失敗之後,又將金箍棒變作一把鋼鑽兒,從亢金龍的角尖上鑽了一個孔竅,得以脫身。耐人尋味的是,金箍棒在看待一樣平常的強盜和小妖時,它的威力很大,所到之處望風披靡,但碰着那種法力壯大的妖魔時,金箍棒的威力便大打折扣。小說中有多處寫到孫悟空與妊怪斗得難分難明,不分輸贏的排場。是金箍棒失靈了嗎?顯然不是。而是由於妖怪大多修鍊經年,又往往有天上的仙人菩薩作靠山,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妖邪術力的壯大正反映出西天取經的崎嶇與艱難。由於金箍棒是孫悟空降怪伏魔的工具,因而一旦它丟失了的話,其損失可謂大矣。

小說中兩次寫到悟空失去金箍棒。兩次丟失都差異,一是被套,一是被盜。且看第50回、第51回,悟空與獨角兕大王交手,金箍棒被“亮灼灼白森森的金鋼琢套去,“弄得孫大聖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當妖怪獲勝回洞后,悟空失魂崎嶇潦倒,“朦朧失主張”。從這一細節我們可看出,一旦悟空失去金箍棒,其往常的機智勇敢便馬上無影無蹤。無奈之下他跑到靈霄寶殿求援,先是“唱個大喏”,然後“又打個深躬”,當葛仙翁取笑他“猴子是何前倨爾後恭?”悟空回覆道:“不敢!不敢!不是前倨后恭,老孫於今是沒棒弄了。”此時的孫悟空,那裡另有半點昔時大鬧天宮、傲視萬物的影子?而促使他云云轉變的,正是那須臾不離左右的金箍棒。再看第89回,悟空兄弟三人的武器放在天竺國玉華縣廠院時,被黃獅精擄去。當悟空探問到豹頭山虎口洞有妖怪時,馬上“唿哨一聲,形影不見”,急切之情可見一斑。悟空在路上碰着兩個狼精,想要打殺,卻手中又無武器,只好用個定身法將他們定住。當金箍棒失而復得時,悟空的喜悅之情難以言表,甚至忘了“更容變像”,現原身丟開解數,一起棒打出去。總之,西天取經路上,有了金箍棒,悟空便能呼風喚雨,除妖盪魔,而一旦失去,便驚惶失措,沒了主張。金箍棒,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孫悟空災禍與共的生死兄弟。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孫悟空使的是金箍棒,而不是其他武器呢?實在這恰恰體現出作者的匠心獨在。緣故原由有三:其一是金箍棒相符孫悟空本是猴子的性格特徵。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武器的形貌往往成為人物性格刻劃的有機組成部門,如張飛的丈八蛇矛,李逵的板斧,魯智深的禪杖等等。它們有個配合之處,都是造型奇異,強項勇猛。由於造型奇異,以是能威懾敵人;由於強項勇猛,才體現出勇力的虎虎生氣。金箍棒便相符以上的特點,而猴子喜歡舞槍耍棒的天性則更是為此作了一個圓滿的腳註。其二是金箍棒反映出的文化心理。金箍棒是“定海神珍”,也曾濟世安邦,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國泰民安的“擎天之柱”。作者在小說中多次示意這一點,其目的是希望孫悟空成為定國安邦的“擎天之柱”。作者生涯的明代後期,朝政潰爛,民不聊生,作者放眼寰宇,卻找不到一個可以救萬民於水火的英雄,因而寄理想於筆端是再自然不外的事了。其三,相對於刀槍劍戟而言,金箍棒是對照“溫柔”的。冷武器時代,刀槍劍戟往往極具攻擊性,刀砍劍刺,其效果都是致敵人於死地。常言道:“刀劍無眼”,刀光血影之間,只見血肉模糊,殘肢斷腿,其血腥氣一定瀰漫紙端,與小說崇佛戒殺的基調格格不入。小說中悟空用金箍棒打殺強盜妖精,往往只是壓成個肉餅,雖也有時腦漿迸裂,但可怖水平較之血肉橫飛削弱了許多,更主要的是不致於屍無完屍。由此,我們有理由信託小說中所涵蘊的人性主義頭腦。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塑造得最樂成的人物,其親愛自由、嫉惡如仇的天性使他千百年來贏得讀者的喜歡。而神奇特殊的金箍棒的泛起,為孫悟空這小我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烘雲托月、錦上添花,甚而一語道破的作用,大大強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徵,使孫悟空這個絢爛形象數百年來栩栩如生地閃灼在讀者心中。

關於玉的民間傳說故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