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萬物生長和萬象更新的季節。春季就可以多攝取哪些營養還有怎樣調整飲食呢?很簡單,可以用這樣一句順口溜來概括:“春天里來日漸暖,厚味飲食就可以轉淡,時鮮蔬菜需要多食,酒肉辛辣一定要少吃,健康長壽有保障。”
飲食要營養平衡
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說,春季強調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還有維生素以及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和暴飲暴食,可以及時的避免造成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
春季飲食養肝為先
按中醫觀點,春季養陽關鍵在於養肝。在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在春季萌發和生長。因此,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的人更應注意在春季養陽。且春季是細菌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臟具有解毒和排毒的功能,負擔而且最重,而且由於人們肝氣升發,也會容易引起舊病複發,如果春季肝火上升,那麼就會使虛弱的肺陰更虛,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中醫認為,春在人體主肝,而肝氣自然旺於春季。如果春季養生不當,便就會容易傷肝氣。為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就需要保持人體的健康,在飲食調理上就需要多注意養肝為先。
飲食要養陽
陽,是指人體陽氣,中醫認為“陽氣者,衛外而為”,也就是陽氣對人體起着保衛作用,可使人體堅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氣的侵襲。春天在飲食方面,要遵照《黃帝內經》里提出的“春夏補陽”的原則,應該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而且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風邪為主的邪氣對人體的侵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亦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另一方面,由於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春天時人體陽氣充實於體表,而體內陽氣都顯得十分的不足,所以在飲食上就可以多吃點培補腎陽的東西。
多食甜,少食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可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就需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可以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補益人體脾胃之氣。我國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旺,人可以延年益壽。但春為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剋,也就是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醫又認為,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和甘味入脾還有鹹味入腎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就會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可以傷害脾胃之氣。可多吃一點,如大棗和山藥還有鍋巴等。
飲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飲食最好是溫熱的,忌生冷。在動物食品上,就可以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后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胃寒的人應該經常吃點姜,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薑蜂蜜水,同時可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
平時要多喝水
飲水可以增加循環血容量,而且有助於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可以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此外,補水還有利於腺體分泌,特別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可以有助於散發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更好的促進人體陽氣生髮,郁滯疏散。
多食蔬菜
人們經過冬季之後,很多人就會容易出現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和口角炎還有舌炎以及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因此,隨着春季的到來和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人們一定就需要多吃點新鮮蔬菜,那麼才可以使營養更加的均衡,身體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