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宗教文化 正文

大乘釋教的慈悲精神的明晰與釋義

大乘佛教的乘是什麼意思?怎麼讀

  本期宗教文化帶來的是大乘釋教的慈悲精神,大乘釋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釋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大乘的響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在釋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

大乘釋教

  大乘釋教
  大乘釋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釋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大乘的響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在釋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大乘釋教亦稱“大乘教”,略稱"大乘”,梵文音譯“摩訶衍那”、“摩訶衍”等。

  轉達摩西來,初到東土曾讚歎“東土神州,好一派大乘氣象!”中國漢地釋教,自隋唐以來,一直即以大乘釋教為主。漢傳釋教也事實上成為大乘釋教的主要生長與承傳者,並弘揚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天下各地。而北傳釋教的另一支晚些時刻傳入西藏,蒙古等地,形成藏傳釋教。到近代,學界一樣平常將大乘釋教專指漢傳釋教。

大乘佛教顯宗和密宗歷史聯繫與區別

  根據釋教經典原本的註釋,“慈”和“悲”是劃分從兩個差其餘方面來體現釋教對眾生的關切的。慈是與眾生樂,悲是去眾生苦。如《大智度論》中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

  釋教視“苦”為一切世間法的根真相狀,求道修證也就是要脫離此無邊之苦海。以是,在拔苦與樂的慈悲精神中,亦以拔苦為基本。釋教的這種慈悲精神,在大乘釋教中獲得了最充實的發揚,甚至被視為釋教的最基本精神。如《觀無量壽佛經》中說:“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智度論》中則更明確宣稱:“慈悲是佛道之基本。”

  在大乘釋教所崇仰的那些佛、菩薩中,無一不有自己的誓願,然救世濟眾則是他們配合的誓願。其中,尤以地藏菩薩救度眾生的誓願最大、最為感人。據《地藏菩薩本願經》中紀錄,地藏菩薩發願說:“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卷上)以是,後人為地藏菩薩所作的對聯曰:“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充實表達了地藏菩薩的遠大誓願。

你可能也喜歡:
佛光普照,解讀什麼生日的人有佛緣
佛家十大經典禪語,一句禪語一種人生
經典佛經名句大搜羅:金剛經經典名句
釋教常見法器,金剛杵的功效與作用

大乘佛教果位是什麼,分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