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午時睡覺:午睡可降低心臟疾病死亡的風險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午時睡覺:午睡可降低心臟疾病死亡的風險

大最的資料表明,午睡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研究者發現,成人睡眠不足4小時者,其死亡率比睡7~8小時者高180%。這一結果提示人們若晚間睡眠不足,而能在午睡中適當補充,將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有專家把午睡形象地比喻為最佳的“健康充電方式”。午睡是人體的生理需要,能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得到放鬆與休息,可促進體內激素分泌平衡,使心血管系統舒緩,降低人體緊張度,從而能夠緩解疲勞,有利於心血哲系統健康。

一項調查表明,一些有午睡習慣的國家中,心臟病導致死亡的概率較低。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Trichopoulos醫學博士和希臘大學雅典醫學院的同事對23681名沒有心臟病、中風和腫瘤病史的希臘人平均研究6.3年。針對每周至少睡三次午覺,平均不少於30分鐘。研究結果表明:

1.每周至少睡三次午覺的人比不睡午覺的人因心臟病致死的概率少37%,

2.每周睡三次以下午覺的人心臟病致死率也減少12%;

3.睡午覺的效果在職人員比退休人員明顯。

美國Mayo醫院Fletcher醫學博士說:“即使有些人不能睡午覺,中午安靜地坐或躺5~10分鐘也有好處。甚至出去在太陽下走或坐幾分鐘也是好的。”

研究還發現,午睡可以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如腦溢血於每天18時至20時發病增多,而12時至15時的發生率較一天中的其他時間少,這可能與午睡有關。

午睡有利於健康。美國科學家對午睡的長遠效果進行了深入探討,根據近百名心臟病患者以及相應數量的對照組的觀察發現,每天午睡30分鐘可使冠心病發生率減少30%。他們樂觀地認為堅持午睡半小時以上,能夠使人的冠狀動脈得到充分休總,從而避免心臟病的發作可能。如果午睡時間再長一些,冠心病的發作率將會更低。這無疑說明午睡對健康有益,它不僅可以消除緊張,還有利於預防疾病、延年益壽。

午睡注意事項

午睡前不適合吃油膩食物,因為油膩食物會增加血黏稠度,加重冠狀動脈病變,會增加肖的消化負擔。

午餐后最好不要立馬躺下午睡,因為午餐后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壓下降,大腦供氧及營養明顯下降,易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一般情況下,應在吃完飯後休息十幾分鐘再去睡覺。

午睡時應避免受較強的外界刺激,因入睡后肌肉鬆弛、毛細血管擴張、汗孔張大,易患感冒或生其他疾病,所以午睡時還應注意免受風寒。

睡姿應取頭髙腳低、右惻卧位。這樣可以減少心臟壓力,防止打鼾。需注意的是,座位及伏案睡覺會減少頭部供血,使人醒后出現頭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腦缺血缺氧的癥狀。有的人用手當枕頭,伏在桌上午休,這樣會使眼球受壓,久而久之易誘發眼疾。另外,伏卧桌上會壓迫胸部,影響呼吸,也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使雙臂、雙手發麻、刺痛。

午睡睡醒后可以做一些活動。睡醒后不要馬上從事複雜和危險的工作,因為初醒時常使人產生恍惚感。最好是先慢慢站起,之後喝一杯水,以補充血容量,稀釋血液黏稠度。

午睡不是時間越長越好。睡多了由於進人深睡眠,醒來後會感到很不舒服,所以,午睡時間以半小時為宜。

不要隨遇而安亂午睡。午睡不能隨便在走廊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就地躺下就睡,也不要在穿堂風或風口處午睡。因為人在睡眠中體溫調節中樞功能減退,重者受涼感冒,輕者醒後身體不適。

研究表明,午睡應該躺在床上,才能使身心都得到放鬆。坐者打盹替代午睡不利於消除疲勞,因為人體處於睡眠狀態時,全身肌肉鬆弛,血液循環減慢,頭部供血減少。而坐着午睡由於體位關係,供給大腦的血液更少,使人醒后易出現頭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腦缺血缺氧的癥狀,所以這種午
睡方式是不科學的。伏在桌上午睡也不可取,因為伏案睡覺會壓迫眼球,造成眼壓過高,久而久之會使眼球脹大、眼軸增長,形成髙度近視,使視力受到損害。
午睡並非人人都需要,也不是人人適宜。只要身體好,夜間睡眠充足者,不午睡一般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是,對於腦力勞動者、大中小學生、體弱多病者或老人,午睡是十分必要的。另外,65歲以上或體重超標20$的人,血壓很低的人,血液循環系統有嚴重陳礙的人都不適合午睡。因為午飯後大腦的血液會流向胃部,血壓降低,大腦供氧量下降,如果這些人午睡容易因大腦局部供血不足而出現中風。

3.安定心神,有助養生

易經中說:“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精神養生,在中醫文獻中,又稱“攝神”、“養神”、“調神”,是通過調節人的精神情志等活動,來保護和增強人的心理健康,達到形神統一、祛病延年的一種養生方法。

從古至今,很多人懂得養生的人都十分重視精神調養,以及精神治療和心理養生的作用。他們認為養生的關鍵在於排除雜念,保持心底純樸專一,順乎天理,這樣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神只可得,不可失,只易安,不易亂。傷神則神袞,神袞則健忘失眠,多夢煩亂:神不守舍則發為嫵狂,甚則昏厥。我們應該遵循古訓,修德養性並积極培養情操,這樣,才能祛病延年。

重視“養神”和“安神”

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也就是人的精神狀態、思維活動。精與氣則是神的物質基礎。精氣足則神旺,精氣虛則神衰。古代養生家強調指出:“神強必多壽。”這裏所說的“神強”實為腦神健全之意。只有腦神健全,才能主宰生命活動、臟腑協調、肢體運動、五官通利,全身處於陰陽平衡的正常生理狀態。

古人認為,神在於養,情在於節。中醫理論認為養神是長壽之本,要養生就必須要從養神開始。很多長壽者在養生保健與疾病治療和康復中,都非常重視“養神”和“安神”。

當然,這裏所說的養“神”主要指人的精神思維活動。養生之所以要先養神,是說,人的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太過,過則傷神。中醫認為:過苒則傷心,過怒則傷肝,過思則傷脾,過悲則傷肺,過恐則傷腎。故而,養生須先養神,人要經常保持积極進取的精神狀態。

“葯養不如食養,食養不如精養,精養不如神養”,這句話也是中醫針對於養生來說的。據有關專家介紹,中醫中所謂的養神,主要指的是注意精神衛生,要做到胸懷開闊,從容溫和,切不可怨天尤人,急躁易怒。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養神的方法其實有很多。比如:休眠養神指睡覺,通過休眠使大腦處於休息的狀態。如果環境條件複雜或勞作過$:,往往會導致過度疲勞和某些器官的失調,因此,在生活中應注意勞逸有節,養好神才會有好身體。

養神支妙招

很多人都知道,健身養生是人類抵禦疾病、保護和延續生命的自我防禦措施。而養神是諸多養生方法中不可忽視的手段之一。一個人身體素質的好與壞,首先是由人的神態和神采、舉止氣度所表現出來的。因此,養神促進健身養生愈加顯得重要,對於養神來說,則有許多比較不錯的方法。

“以靜”養神

長時間處在嘈雜的環境中,人的身心容易勞累,心情也容易煩亂。而後,人需要在安靜的環境中休息、睡眠以保養精神。平時要多睡覺,通過休眠使大腦處於休息狀態,同時又使身體內部各部位的神經、關節韌帶、肌肉和器官無負荷或少負荷,進而積蓄精力,復蘇體質。生活中,長時間勞累過後,要排除雜念閉目養神數分鐘,對精神和體力的恢復都是非常重要的。

“娛樂”養神

可以調動某些休止或不常用的神經代替操勞疲憊的神經工作,充分調節各路神經的“积極性”,也是人們常說的“換腦筋”。娛樂養神的種類較多,如下棋、垂釣、跳舞、聽音樂、看錶演皆是。

“情緒”養神

古人說“聞過則喜”,是說別人批評了自己,不僅不生氣反而髙興,即所謂“克已可治怒”。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節制感情不僅是修養高雅的表現,也是養生保健之道。除此之外,情趣愛好也是一種情感的調節劑,它能把一個人生活的酸甜苦辣、苒怒哀樂凝聚成意志,不但促人奮發圖強,還能使人寬懷身心。有時,人在困難迎頭、鬱悶纏身的時候,多想一想自己的長處和特長,安慰一下自己,也不失為好的養生之道。

“糊塗”養神

“糊塗”可使人心胸開闊,糊塗並不是渾渾噩噩地過日子,而是對於小亊的不計較,退一步海闊天空。生活中,有意識地躲避那些參与意義不大或價值作用不高的亊情,不搞無原則的爭執和較量,不考慮是非非,讓腦筋和心情鬆弛下來,免受勞心傷神之累,從而達到養神的功效。

周易在線查詢:周易算命

本文來自專題:午時是幾點到幾點鐘, 午時出生的人是什麼命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