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能要別人送的新衣服嗎 注意什麼
“立春”是陰曆24個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今年立春日在陽曆2月4日。立春時節雖陽氣漸生,萬物最先蘇醒,生氣逐日勃發,但陰寒未盡,正處於陰退陽長、由寒向暖過渡的時期,天氣轉變和溫差幅度較大。在一段時間里經常是乍寒乍暖。人體肌腠也逐漸舒緩鬆散,其抵禦寒邪和抗病能力及對氣溫轉變的順應能力有所削弱,故仍應注重防寒保暖,切不能過早削減衣物;注重室內的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流動;早睡早起,鄭重起居作息,適當增添室外流動,使身體的冬藏狀態最先順應春天的到來,使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順應。尤其是年邁體弱者和少年兒童,更應注重調治和提防。
由於春季在五行配屬中屬木,與肝響應,故應稀奇注重養肝、護肝,保持心情愉快,力戒抑鬱或暴怒。在葯養上應疏理、舒緩肝氣;食養上應適當引入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的食物,如大棗、花生、大蒜、香菜、韭菜、香蔥、竹筍、茼蒿、茴香、白菜、蘿蔔、芹菜、菠菜、西紅柿等等。並可以枸杞子、菊花、粳米或山藥、薏苡仁、紅棗與粳米熬粥食用。少食或阻止服食過干酸澀的食物,以及貝類海鮮等水產物。
立春養生吃什麼好? 立春節氣養生的食譜有哪些?
立春飲食調養應從享受清新綠色蔬菜的早春陽氣出發,進而到達調養體質的目的。辛甘的蔬菜有助於春陽及護陽,這些蔬菜有蔥、芫荽、紅棗及花生等,至於胡蘿蔔、花菜、白菜及青椒等新鮮蔬菜,也有提昇陽氣之效,不妨適時彌補一下。
咬春”是指在立春這天吃一些春季的新鮮蔬菜,一樣平常是北方生吃水紅蘿蔔、南方生吃生菜,同時也包羅吃春餅。春餅是以麥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餅,多以芽菜、韭黃或韭菜、粉絲、雞蛋等炒成的合菜作餡兒包着食用。蘿蔔、韭黃、韭菜皆為辛味食物,有辛甘發散的功效,有利於升發和珍愛陽氣。春季應肝,主升發疏泄,而辛味食物正好有此作用。
故立春養生應多吃辛溫發散的食物,如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蝦仁等。此外,蘿蔔、還可與粳米煮粥食或烙制蘿蔔絲餅,有理氣、助消化、補脾胃、祛風寒、祛痰、解毒等多方面功效。
春機盎然之時,人體各組織器官功效活躍,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供應機體流動和生長發育的需要。但春季天氣最先轉暖,風乾物燥,人體發散徵象對照顯著。因此飲食上應多吃些多汁蔬果,如西紅柿、蘿蔔等,也能為人體彌補水分。但也要思量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多食酸收的食物,如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欖、檸檬、石榴、烏梅等,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晦氣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
冬季的時刻,不少市民喜歡吃狗肉羊肉來暖身子,然則立春之後,天氣回暖,天氣乾燥,容易上火,而狗肉羊肉是溫熱性食物,春季多吃的話很容易與天氣“撞車”。中醫的註釋是,春季陽氣初升,天氣由寒轉暖,萬物萌發生氣,人體陽氣得以升發,肝髒得以疏泄,氣血趨向體表,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活躍。而人體腸胃經由冬季的耐久進補和正月的肥甘美食,積滯較重,因此不宜再吃油膩辛辣之物,以免助陽外泄。
中醫以為,春季應該稀奇注重對肝臟舉行調養,以順應天時。以是,在飲食調養時要思量到春季屬於陽氣最先升發的特點,適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子的食物。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蔥、芥菜、白蘿蔔、茼蒿、大頭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等具有辛甘發散的特點。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立”是“最先”的意思,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立春位居二十四節氣之首,人們十分重視這個節氣。3000年前我國就有迎春儀式,至今已形成了許多牢靠的習慣習慣,有迎春行春的祝賀祭典與流動,有打春的“打牛”,咬春的吃春盤、春餅、春卷、咬蘿蔔習俗等。
立春養生吃什麼好? 立春節氣養生的食譜有哪些?立春節氣養生的飲食
葯膳:首烏肝片
配料:首烏液20毫升,鮮豬肝250克,水發木耳25克,青菜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少許,紹酒、醋、鹽、澱粉、鮮湯、醬油、蔥、姜、蒜、油適量。
做法:首烏煎湯濃縮,取20毫升藥液備用,豬肝剔筋洗凈切片,蔥、姜、蒜洗凈,蔥姜切絲,蒜切片,青菜洗凈控干。
將豬肝片放入首烏汁內浸蘸(取一半首烏汁),加少許食鹽,放適量澱粉攪拌平均,另把剩餘的首烏汁、醬油、紹酒、醋、濕澱粉和鮮湯兌成滋汁。
炒鍋置大火上燒熱入油,待油熱放入拌好的豬肝片滑透,用漏勺淋取余油,鍋內剩少量油,下入蒜片、薑末略煸出香味下豬肝、水發木耳,暴炒數分鐘,將青菜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入鍋翻炒數次,八成熟時倒入滋汁炒拌平均,出鍋前把蔥絲下鍋,翻炒即下,起鍋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烏髮現目。(首烏即能保肝,又可降脂、降壓;木耳有通利血脈之效,無病常吃也能健身益壽。)
24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我國自秦代以來一直把立春作為春天的最先。立春是萬物最先蘇醒,春意盎然的日子。但對我國北方寬大區域而言,此時春天還遠沒有到來。由於真正的春天,即天氣學所界定的春天,其候(5天)平均氣溫得連續一段時間到達10℃以上。按這個尺度,北京一樣平常獲得4月初才氣春回大地。憑證最新的氣象資料剖析,冷空氣預計將在周日的夜間最先影響本市,帶來五級左右的偏寒風。大風有可能連續到下周一,氣溫也將再次下降到-1℃到-11℃。市民除了外出要注重防寒保暖,還要注重多喝點水。另外,燃放煙花爆竹時要遠離易燃易爆物品。
立春節氣養生
“春捂”是傳統的養生之道。冬去春來,冷氣始退,陽氣升發,春捂是硬原理。此時人們的機體調治功效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轉變,稍不注重,傷風傷風就會渾水摸魚。“春捂”的原則是矯枉過正,不“捂”不行,“捂”過頭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異常主要。一年之計在於春,只有掌握春季養生法,才氣為新一年的康健打好基礎。
乍暖還寒宜“捂”兩頭
天氣剛剛轉暖,有些人便早早地脫掉冬裝,換上輕盈漂亮的春裝。一些愛玉人性更是迫在眉睫地穿上超短裙、絲襪,露出優美的雙腿。專家以為,民間的傳統習慣“春捂”有一定原理,春天是多種疾病的高發期,“春捂”不能忽視。
春天適當捂一捂,可以削減疾病。冬去春來,
人體皮膚逐漸蘇醒,汗毛孔閉鎖水平響應降低,因而東風較大的時刻,只管不是很冷,卻能所向無敵肌體內部,人就可能傷風或併發其它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氣不穩固,過早脫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着涼傷風。上元節的來歷故事 上元節是什麼意思
對於“春捂”,醫生的建議是注重“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由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濕氣較大,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阻止傷風、氣管炎、樞紐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着宜“下厚上薄”,由於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女性若是過早換裙裝,會導致樞紐炎和多種婦科病。春天照樣流腦、麻疹、腮腺炎等流行症的多發季節,這些疾病的發生雖與細菌、病毒熏染有關,但熏染后發病與否很洪水平上決議於小我私人的體質和起居調養。
立春節氣養生吃什麼
(1)紅棗等養脾甜食: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性。”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以為春季為肝氣興旺之時,多食酸味食物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以是應少食酸味食物。而人們在春天里的戶外流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養生食譜推薦:紅棗核桃粥
大米100克、糯米50克、金絲小棗十枚65克、生核桃仁50克、紫葡萄干20克、青紅絲5克、清水1500ml。把葡萄干用溫水泡軟,然後洗凈備用。把核桃仁用熱水浸泡30分鐘;把金絲小棗用溫水泡軟備用。把泡軟的核桃仁去皮;把去皮后的核桃仁切碎備用。把大米和糯米夾雜淘洗清潔;湯鍋水燒開,劃分下入大米、糯米、碎核桃仁;放入洗凈的金絲小棗,用中小火熬煮至米爛粘稠為止,約莫用一個半至兩個小時;米熬粘稠後下入葡萄干再煮10分鐘即可出鍋,趁熱撒上青絲紅絲便可食用,食用時可配以紅糖或小菜均可。
(2)蜂蜜:中醫以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天氣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就容易傷風。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另有清肺解毒的功效,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若是天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養生食譜推薦:蜂蜜柚子茶
柚子一個,蜂蜜[2]500g,冰糖100g,鹽1勺,清水適量。把柚子塗抹上一層鹽刷凈清潔;削下柚子皮,這是柚子祛痰鎮咳的精髓所在。剝出柚子肉撕成小塊;削下的黃皮切成約莫3厘米長、粗細1毫米左右的細絲,越細越好;把切好的柚子皮,放到鹽水裡腌1小時。把腌好的柚子皮放入清水中,用中火煮10分鐘,變軟脫去苦味。把處置好的柚子皮和果肉放入清潔無油的鍋中,加一小碗清水和冰糖,用中小火熬1個小時,熬至黏稠,柚皮金黃透亮即就可以了,注重熬的時刻要經常攪拌,以免粘鍋。等放涼后,加入蜂蜜,攪拌平均后就做成蜂蜜柚子茶了,裝入密封罐放在冷藏室存放,喝的時刻用溫水沖一下即可。
(3)春芽: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器械)就不吃。中醫經典着作《黃帝內經》也說要“食歲谷”,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髮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許多,如:香椿、芽菜、蒜苗、豆苗、萵苣等等。
養生食譜推薦:春芽炒蛋
蚝油、菜籽油、雞蛋4枚、春芽2枝、鹽2茶匙、先將雞蛋打入碗里調散,加入鹽和蚝油拌勻;開水中加入摘好洗凈的春芽,用開水燙燙春芽更出味,瀝干水后切成碎粒;將春芽碎粒加入雞蛋液里拌勻;平底鍋加熱後放入菜籽油,燒到8成熱時徐徐倒入蛋液,手持鍋柄逐步轉動,讓蛋液逐步凝固,煎好一面,翻面煎另一面;等兩面煎至金黃,將蛋餅移到菜板上,捲成蛋卷后切厚片裝盤。
(4)韭菜:春天天氣冷暖紛歧,需要調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有自然“偉哥”之稱。韭菜含有揮髮油、卵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因素,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服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芽菜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芬芳適口。
養生食譜推薦:蝦仁韭菜
取蝦仁30克,韭菜250克,雞蛋1個,醬油、澱粉、鹽、植物油、香油各適量。蝦仁洗凈,瀝干水分備用。韭菜擇洗清潔,切3厘米長小段備用。雞蛋打破盛入碗內,攪拌平均加入澱粉,香油調成蛋糊把蝦仁倒入拌勻腌約20分鐘備用。炒鍋燒熱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後下蝦仁翻炒,蛋糊凝住蝦仁後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鹽、淋醬油,攪拌平均起鍋即可。此菜具有補腎陽、固腎氣、通乳汁的功效。
(5)春筍: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作為鮮味佳肴,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歡。文人詩人和美食家對它讚歎不已,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說。春筍筍體肥厚,鮮味爽口,營養厚實,可葷可素。做法差異,風味也各異,炒、燉、煮、煨皆成佳肴。地方名菜春筍均佔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筍”,南京的“春筍白拌雞”,浙江的“南肉春筍”。不外,北方很難吃到新鮮的春筍,若是是弗爾瑪林里泡過的就算了吧。
養生食譜推薦:春筍冬菇湯
濕發冬菇約50克、冬筍90克、當歸10克、油麵筋320克、素上湯7杯。當歸切薄片;冬筍去殼去頭尾,氽水后切塊;油麵筋氽水過冷河,切3毫米厚片;冬菇去蒂切半。冬菇、麵筋、三分之一的當歸、冬筍片放入煮沸素上湯內,煮30分鐘后撈起瀝干(揀去當歸),湯留下備用。取圓碗一個,碗內抹勻花生油,冬菇片排放在碗底雙方,再放入冬筍片,倒入少許煮冬菇之湯;另用小碗一個,放入所剩的當歸和半杯水;把兩碗同在蒸籠里用旺火蒸20分鐘,取出,將圓碗里的蒸料倒扣在大湯碗中,麵筋鋪放在半邊冬菇面上。把煮冬菇之上湯煮沸,加上所蒸的當歸湯調勻,輕輕澆入大湯碗里即成。
新年開門紅激勵口號 激勵人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