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民間風俗:西藏“祈願幡”風馬旗的作用

中國民間風俗文化

  在祖國的西藏高原上,在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的藏族聚居區以及尼泊爾、錫金、不丹、克什米爾等鄰邦,人們隨處都能見到一串串、一叢叢、一片片以經咒圖象木版印於布、麻紗、絲綢和土紙上的各色小旗。這些方形、角形、條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門首、繩索、族幢、樹枝上,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

  這一面面小旗,藏語稱“隆達”,也有人稱之為“祭馬”、“祿馬”、“經幡”、“祈願幡”,不過,人們更習慣稱它為風馬旗,因為“隆”在藏語中是風的意思,“達”是馬的意思,顯然,風馬旗在這裡是直譯。

  和西藏一切有形與無形的藝術一樣,風馬旗的創作與傳播,也首先是受宗教意念驅使併為之服務的,它是僧俗信眾精神世界與神靈交通的一種媒介物。
民間風俗:西藏“祈願幡”風馬旗的作用
  生辰吉日與年節慶典時張掛五彩

  風馬旗,象徵著天、地、人、畜的祥和;牧民們在剛搭好的帳蓬上系拴風馬旗,是為了求得逐水草而遷徙的福佑;朝聖者跋涉荒漠扛着醒目的風馬旗,為的是祈求旅途平安;江畔湖邊人們遍插風馬旗,显示着對水神的敬畏;生活於莽林峻岭間的人們高懸風馬旗則是對山神的供奉。前後藏地區的人們喜歡在房頂與門首掛風馬旗,這是對人畜興旺時運亨通的企望。在金沙江兩岸,我們可以看到一處處以整匹整幅棉布印成的巨型風馬旗,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地覆蓋於風水寶地,一任東西南北風的吹拂,犹如無數僧眾日以繼夜地誦頌着真經。

  甘肅、青海藏區還有在隘口與山頂放飛紙風馬旗的習俗。適逢正月,寒風勁吹,紛紛揚揚的風馬旗雪片般飄入雲端娛悅天神。

  風馬旗還有一項不易見到的功能,即遇有活佛尊者圓寂,家家戶戶須將房頂上的風馬旗置放傾斜,以示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