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戌時輕揉心包經,養護心髒的妙招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戌時輕揉心包經,養護心髒的妙招

戌時心包經當令,它屬於心外面的一層薄膜,能夠起到保護心臟,增強免疫力的作用,而且心包經功能為“喜出樂焉”,在戌時體內氣機楊達,這個時候輕揉心包經,能夠養護心臟,快樂享受一天的收藏。

戌時為養護心包經的最佳時辰,一般來講心包經起於手中指未端中沖穴,向上過手心勞宮穴,沿手臂陰面中間向上,到手臂彎曲肘內橫紋中間曲澤穴,向上過上臂到乳頭旁的天池穴,戌時輕揉這些穴位能夠健康養生護心臟。

手厥心包經對戌時養生有妙招

心包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本經一側9穴,其中8穴分於上肢掌面上正中線上,1穴分部於前胸上部,左右兩側共18穴。其戌時最旺,晚上7到9點,此時按揉心包經,戌時養生可以安神寧心,和宵降逆,並且能夠預防和治療冠心病、心梗、腦中風等疾病。

如何戌時心包經穴養生呢?

1、天池穴,是手陰心包與足少陽之會穴,它與膪中相通聯最近,輕常按摩此穴位能夠治療胸悶、心煩、咳嗽、痰多、氣喘、乳癰等疾病。

2、天泉穴,是包心經的第二大穴位,它位於肱二頭股的2寸處。常按此穴位能夠治療心血管、髙血壓以及嚴重堵塞引起的氣血不流通等疾病。

中醫認為:經常按摩天泉穴能夠預防心肌梗塞,動脈硬化等頑疾,尤其是戌時敲一敲、打一打天泉穴,如可以幫助自己緩解胸悶,心臟供血不足,氣血不暢或者是脈絡不通等。

3、曲澤穴,它屬心包經的合穴,具有很好的調節整個臟腑、心髒的作用。如果你感到心胸悶時,或者是心臟功能虛弱時,你就可以用拇指按壓曲澤穴或者是輕揉曲澤穴,很快就會感覺輕鬆舒暢。

4、間使穴,它屬於心包經穴,位於掌后腕橫紋上3寸處,按摩此穴位能夠使氣血散血呈現涼濕之氣,而且間使穴五行中屬金,古人稱之為十三鬼穴之一,經常刺激此穴位時能夠寧心安神,通暢心經,和胃祛痰等。

5、內關穴,是中老年人養生好穴位,它能夠治療多種老年病,比如高血壓、宵腸疾病、急慢性胃炎、胸悶和循環系疾病及呼吸疾病等。如果冠心病或是心絞痛發作時,也可用左手拇指尖按壓右內關穴位上,左手食指按壓外關穴位上,然後堅持按捏10~15分鐘,從而幫助患者緩解疼痛,解除冠心病與心痛帶給人們的生命危機。

中醫認為: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重要穴位之一,也是治療心臟系統疾病的首選大穴。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戌時堅持按摩內關穴,可保健康心臟,養胃治療,寧心安神,理氣止痛,而且此穴位也十分好找,操作手法也十分簡便,而且適應於廣大群眾,是人們健康養生的好穴位。

6、大陵穴,位於腕橫紋中央,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屬於手厥陰心包經,被古代中醫稱之為十三鬼穴之一,臨床實踐觀察研究發現此穴除具有鎮驚安神、清心通絡的功能外,還具有理氣止痛、舒筋活絡、祛風止痹的作用。

7、勞宮穴,位於手心正中,第二、三掌骨間,能夠補養心臟,而且補心的速度極快,是患有心臟病尤其是中老年人的絕佳養生穴位。如果配合后溪穴能夠治療三消、黃疸,配合湧泉穴能夠治療五般痛。

8、中沖穴,屬心包經的特色穴位,它很早就見於醫學書中,而且古代也很早就懂得善於運用些穴位來治療疾病。因為按摩中沖穴能夠使得與之相通的穴位產生共鳴,從而配合相應臟腑之位,激發其經絡之氣,幫助患者緩解痛苦,調和氣血,平衡陰陽,達到治療五臟疾病的效果。

《靈樞‘平人絕谷篇》記載:“血脈和利,精神乃舉。”也就是說穴位可以疏通經絡,幫助人體調理氣血,促進新陳代謝,使得氣血各守其位,各盡其職,從而健康身體。中醫認為:人體經絡與經絡相通的穴位,相對有其位,只有平衡協調,懂得健康養生之法,才能夠使之各司其職,然後相互扶持,在協同作用時,又能獨自運氣,心包經養生貴在戌時,這個時候心包經當令,輕揉心包經穴能夠使得人體氣血充盈而調暢,寧神安氣,心情舒暢,並且能夠預防五臟帶來的各種疾病。

易經認為:心為君,主血脈,而心包經是心外的一層薄膜,具有保護和輔佐心髒的功效。因此心包經穴位對人體有着重要的作用。經常刺激心包經穴,尤其是戌時輕揉心包經,就能夠起到養護心臟,預防和輔助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等疾病,尤其是對中老年人更佳有益,故而應多按揉心包經!

周易在線查詢:周易算命

本文來自專題:戌時是幾點到幾點鐘, 戌時出生的人是什麼命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